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关于2025年外校免试研究生招生录取第1号通知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关于2025年外校免试研究生招生录取第1号通知
08-08
24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关于2025年外校免试研究生招生录取第1号通知
08-08
24
高分子系2025年接收外校免试研究生的系统报名时间为2024年8月10日-2024年9月8日, 欢迎广大优秀本科应届生报名,现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如下公告: 一、关于报名浙江大学关于2025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安排的通知:http://www.grs.zju.edu.cn/yjszs/2024/0805/c28498a2951455/page.htm高分子系报名截止日期: 9月8日浙大高分子系2025年研究生招生导师名录(2025导师招生信息表.pdf)推免阶段可接收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报名: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培养类型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学位直博0805Z1高分子材料学术学位直博085600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直博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学位硕士*0805Z1高分子材料学术学位硕士*085600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项目)*注:报名硕士生,在生源丰富的情况下,专业不再调剂,请确认意向导师可招生专业后报名。(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导师可招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硕士生,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导师可招收“高分子材料”专业的硕士生,“材料与化工”硕士生以项目制培养,项目情况请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项目简介【2025版】》https://polymer.zju.edu.cn/2024/0728/c38014a2949681/page.htm) 1、申请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不存在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有违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行为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或受处罚记录。(4)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术潜质和专业能力。(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6)预计可获得就读学校推荐免试资格,最终以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 http://yz.chsi.com.cn/tm)备案信息为准,未经推荐高校公示和教育部备案的申请无效。(7)申请直博外语要求: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60及以上。有效期:2020年9月及以后。或TOEFL机考80或雅思5.5及以上。有效期:2023年9月及以后。 2、上传材料以下材料压缩为ZIP文件(不超过10M)后,在网申系统的“附件材料”中上传,纸质版请妥善保管,复试时需提交:(1)本科阶段成绩排名证明;(2)本科阶段成绩单;(3)英语水平成绩单;(4)其他重要证明材料(一作或导师一作已发表或接收的论文证明材料,国家级奖励证书等)。(5)申请直博的同学另需提供两份专家推荐信,需要2位教授(或相当职称)分别推荐,信尾手写签名,拟报考导师不可作为推荐人。(专家推荐书.docx)上传以上材料时请注意:成绩单及成绩排名需加盖学校或院系“成绩校核章”或“本科教学章”(无本科教学专用章,应有教务管理人员签名及加盖院系公章)。请在报名系统中如实填写各项信息,通过初审者请按届时要求提供进一步材料,如材料与报名阶段信息不符,将取消复试资格。 二、其他我系将在报名结束后确定复试名单及复试相关要求,请大家耐心等待。如有其他消息也将及时通过网站更新,谢谢关注! 注:关于“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说明(1)奖助体系和在校待遇:和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生一样参加培养机制改革,进校后可申请各类奖学金及三助岗位;(2)授予证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型硕士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达到毕业要求,授予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证书,达到授予学位要求,授予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3)本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项目制培养,2025级以“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项目招生,学费5万元/全程,课程学习在杭完成,科研工作由导师安排在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开展。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项目简介【2025版】:https://polymer.zju.edu.cn/2024/0728/c38014a2949681/page.htm
07-28
24
一、项目背景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目前浙江省正在全力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创新科创高地。其中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着重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研发与创新。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健康保障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等产业快速发展,亟需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对相关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急需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产业提供创新动能。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是由浙江大学与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事业单位,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绍兴市院士工作站。研究院下设立微电子研究中心、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和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其中大健康材料分中心是生命健康研究中心的两个板块之一,依托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聚焦大健康材料领域,重点布局先进健康材料与器械、先进诊断材料与器械、先进分离膜材料与组器件三大研究方向。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是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本方向依托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招生,依托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和合作企业进行科研实训,旨在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基础理论功底扎实,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国际视野宽阔,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水平专业人才。二、项目特点本方向采用“项目制”培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关键技术,从课程培养体系改革入手,依托学校、地方、企业多方资源,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研究生,具有解决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方向依托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和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建立起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实验室、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业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三、项目培养特色1. 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现先进材料、生命科学、医学和工程设计等学科的交叉,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邀请至少一位行(企)业专家参与共建;重视创新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大健康材料制造前沿技术、大健康材料设计实训等三类课程。2. 项目实践:课程学习完成后,每位研究生将进入合作企业实践基地进行为期六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训练,开展生物医用材料设计与制备、结构表征、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评价、以及相关器械或装置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联合攻关高端医疗器械相关的项目。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完成专业实践训练,并得到企业认可方可完成专业实践训练环节。3. 企业实习:半年,由导师指派到合作企业。 四、项目合作企业简介构建“双师制”研究生指导教师组合,以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稳定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校企联合培养、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共建课程、校企项目合作等为主要载体,构建一个涵盖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技术框架内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已经参与或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有: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东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五、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研究方向一:新型抗菌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导师团队介绍:团队由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院长高长有教授领衔,由资深教授、青年教师和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的近10位博士、硕士组成,围绕再生医学材料与器械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重点包括超支化聚赖氨酸产业转化、抗菌功能敷料和导管医疗器械研发。团队负责人高长有,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连续入选Elsevier材料领域高被引科学家。1996年吉林大学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现为国际生物材料学会、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终身会士(Fellow)、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Biomaterials Advances副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及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负责人。专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研究26年,近年侧重在组织微环境响应性和自适应性组织修复再生材料、炎症调控材料、梯度生物材料研究,建立了超支化聚赖氨酸的简便高效合成技术,研发了主链含有酮缩硫醇、MMP响应性多肽的新型弹性体和水凝胶材料,制备了有效调控糖尿病创面、感染性创面、心梗、骨关节炎、肺炎等微环境的自适性材料和治疗体系,实现上了上述组织的有效修复与再生。编著有《自适应性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Polymeric Biomaterials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rom Surface/Interface Design to 3D Constructs》等学术著作3部;以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Angew Chem、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他引13000余次,H因子76。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美国专利1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二:植介入医疗器械及关键技术导师团队介绍:团队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剑教授领衔,由6名教授/副教授,一批博士后以及专职工程研发人员组成。团队长期针对高端心血管植介入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等开展医用材料及关键技术研发工作。针对心血管原位再生材料的关键问题,发现并证明了复杂体内环境中细胞竞争行为对心血管内皮原位再生的关键作用,并成功研制了具有原位内皮再生功能的新型心血管支架,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针对纳米微载体体内靶向的重要挑战,发现了两性离子纳米界面的生物学纳米效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建立了复杂生命体系中实现高选择性生物医用界面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并致力于生物材料基因工程创新方法和应用示范的研究。团队参与建设了中国-葡萄牙先进材料联合创新中心、中国葡萄牙先进材料“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心血管介入与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近年主持或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区域联合创新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标志性项目。近年来,团队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转化研究,联合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启明医疗、杭州协和医疗、山东安得医疗等三甲医院和业内龙头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主导完成了多项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和医美生物材料等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方向三:石墨烯宏观组装材料在大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导师团队介绍:团队由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高超教授领衔,高超教授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CGIA石墨烯联盟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石墨烯大健康团队负责人。担任2D Materials、Advanced Fiber Materials、Carbon Energy、Nano-Micro Letters及《中国科学:化学》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石墨烯化学与宏观组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发明了石墨烯纤维、石墨烯柔性薄膜、石墨烯气凝胶、石墨烯无纺布、石墨烯/硅室温宽光谱光电探测器等原创成果。领衔科研队伍,在Science、Nat. Electron.、Sci. Adv.、Adv. Mater.等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240余篇,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重点、杰青项目及军科委基础加强等重要科研项目十多项。曾获首届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成果入选Nature 2011年度图像、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最轻固态材料吉尼斯世界纪录等荣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两百余件、国际专利十余件,完成78项专利权转让,转让金额2041万元。通过产学研联合发展,建成全球首条IGCC认证的单层氧化石墨烯生产线,打通了石墨烯料材器用全产业链。带领产业队伍,实现了全球首个IGCC和中国化纤协会双认证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改性康护纤维的量产及销售,主导制定相关产品的国际国内标准及标识。研究方向四:生物医药膜材料与组器件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导师团队介绍:朱利平教授领衔的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膜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由2名教授、1名特聘研究员、1名高级工程师、5名博士后以及一批研发骨干、科研助理、硕/博士研究生组成,团队规模稳定在50人左右,招生导师包括朱利平教授和朱宝库教授。膜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展分离膜材料与组器件、膜分离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注重基础与技术链接、技术与产业互动,产学研特色鲜明。朱利平教授目前担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获得2019中国石化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担任J. Membr. Sci. Lett.、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膜科学与技术》、《功能高分子学报》等期刊编委,入选2023年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得202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1)、 2019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1)、201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2)等科技奖励。团队所研发的水处理和生物医药膜材料制备技术已在多家合作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工程应用,支撑企业产值超10亿元/年。建有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型吸附分离材料及应用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等。研究团队已形成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杭州)、海宁国际校区(海宁)、绍兴研究院(绍兴越城区)“三位一体”的环杭州湾研究空间布局。研究团队与北京碧水源、宁波方太集团、海南立昇等龙头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研究团队依托绍兴研究院开展以下两个方向的研究:(1)药物纯化用膜材料与组器件及其工程应用;(2)抗菌抗病毒功能膜材料及制品。 六、项目招生人数说明本方向欢迎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工、物理、生物、药学及相关专业同学报考。本方向学生住宿:在学校住宿资源有盈余的条件下,第一学年由学校协助统筹在杭安排住宿,住宿收费按学校统一标准执行;第二学年起由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在办学所在地安排住宿(浙江省绍兴市),住宿收费按住宿所在地相关标准或相关合同执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材料与化工大类材料工程领域硕士生学费:5万/生•全程。本项目为每位研究生提供每月3000元研究津贴(二年级到研究院后开始发放)。本项目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25年计划如下,最终以研究生院下达计划数为准。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领域名称领域代码招生方向名称招生计划材料与化工0856材料工程085601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方向)15咨询方式:gcsxyzs@zju.edu.cn,0571-88281621
07-19
24
一、研究生新生注册时间及地点:时间:2024年9月6日 上午9:30-11:30 下午1:30-4:00地点: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1楼大厅注:如不能按时报到,务必于9月5日之前以邮件形式向研究生科请假,应在邮件中注明学号、姓名、请假原因及拟报到日期,并附相关证明材料。请将邮件发送至ynwang@zju.edu.cn, 并抄送导师。经学院(系)分管领导批准后方为有效。请假期限为2周,即截止至9月20日。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二、报到所需材料:(1)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原件。(2)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3)学历、学位证书:硕士统考生: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博士生:硕士学位证书或硕士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直博生和硕士推免生: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境外获得学位的必须有教育部留服中心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原件。未获得以上学历学位证书者不予报到入学。(4) 彩色打印新生登记表1份,本人签字(新生服务网完成并下载)(5) 硕博连读生须有办妥硕士生阶段离校手续的电子离校单打印件。(6) 助学贷款、学费缓交相关材料(若需办理,具体请见学校通知)(7) 户口迁移相关材料(若需迁户口,具体请见学校通知)(8) 党团组织:团员:团员证党员:线下转接需交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线上转接无需提交注:研究生新生报到全面启用线上报到流程,需先现场采集每一位新生的报到照片并进行在线人脸对比,对比一致者方可报到注册。请新生在报到时不要过度化妆、头发不要过度遮挡面部,以保证人脸对比的准确性。 三、报到前准备工作:(1)完成“新生服务网”操作:学校将于2024年7月28日起开通研究生新生服务网(http://regi.zju.edu.cn/home ),该系统包括学校的有关通知公告、缴费信息、住宿安排、新生需完成的测试以及其他环节。所有新生必须登录系统,完成相关手续。(2)报到当天,已按照新生服务网要求办理的新生可直接入住宿舍,然后到各自所在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进行验证及报到、注册(未按规定携带证件及未缴纳学费者不予报到)。缴费金额与方式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新生缴费指南”及新生服务网说明。 四、未尽事宜详见研究生院网站通知:《关于2024年秋季学期研究生新生报到注册的通知》http://www.grs.zju.edu.cn/2024/0710/c62902a2944996/page.htm 联系人:王老师 ynwang@zju.edu.cn
06-27
24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2024年夏令营开放日及学术展示活动安排通知
06-27
24
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关注!现将浙大高分子系2024年夏令营活动安排告知如下: 活动一夏令营开放日活动日期:2024年7月12日(周五)报到时间:7月12日上午7:30-8:30活动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 123报告厅 活动安排:上午09:00-09:20高分子系介绍09:20-09:50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介绍09:50-10:00拍摄合影10:00-10:30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介绍10:30-11:10高分子科学研究所介绍11:10-11:40专业学位项目制介绍下午2:00各课题组交流说明:1、所有填写报名问卷的同学均已通过短信回复,请查收,并再次确认是否参加,以便我系为大家办理进校预约。2、为方便沟通,我系将组建夏令营开放日钉钉群,将根据同学们报名的手机号自动加入钉钉群,请于7月5日中午12点前注册激活钉钉账号。3、如未收到短信回复,请检查相关信息,或电联0571-87953142。4、本次开放日为线下活动,请安排好时间提前到场。 活动二夏令营学术展示 活动日期:2024年7月13日(周六)活动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 123报告厅 经材料审核,请查看报名系统,展示名单即审核结果为“同意参加”的同学。确定能来参加展示的同学请于7月3日之前在报名系统中确认参加。 活动安排:1、资格确认与活动一报到:时间:7月12日上午7:30-8:30请携带以下材料至和同苑6幢一楼门厅报到:(1)本科阶段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教务部门公章;(2)学校或院系出具的成绩排名证明复印件,加盖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3)英语水平成绩单复印件;(4)其他重要证明材料(一作或导师一作已发表或接收的论文证明材料,国家级奖励证书等)。(5)两份专家推荐信,需要2位教授(或相当职称)分别推荐,信尾手写签名,拟报考导师不可作为推荐人。 2、学术展示:7月13日上午8:30起,具体分组及顺序将在钉钉群内通知,请提前到达准备地点等候。 学术展示内容:(1)实验展示:15分钟考察基础实验规范、实验知识、基础操作。(2)专业综合展示1)PPT自述:3分钟内容包含:自我介绍、科研经历或科研训练的介绍。PPT中的文字不限中、英文。请勿提及意向导师。注:请于7月12日开放日报到时拷贝PPT,命名格式“姓名+学校”,该稿本为展示终稿,请务必重视。2)问答环节:12分钟 考察专业外语口译及交流、专业基础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3、注意事项(1)参加展示的营员请于7月5日中午12点前下载好“钉钉”程序,完成注册激活,并等待进群通知。如手机号与报名时的手机号发生变更,请立即与我系研究生科联系(王老师: ynwang@zju.edu.cn,0571-87953142)。(2)展示顺序将由工作组随机形成,并于展示前一天通过钉钉群告知。(3)展示当天8点前,请将手机、电脑、Pad等通讯设备关机并交予工作人员保存,待展示完成后领取。(4)等待过程中,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请勿离开相应区域。
05-22
24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知
05-22
24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组建于1992年,是我国第一个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和聚合反应工程专业的理工结合型学系。目前,学系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下设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大分子三个研究所,建有“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大参与)”、“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等六个科研平台,同时,支撑了另外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学系汇聚了一批老中青优秀人才,国家级人才比例近50%。发挥“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特色优势,坚持“四个面向”,以解决国家需求为己任,长期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单位)等奖励。大力开展学科交叉创新,对浙江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一流学科建设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打造学科交叉的先锋队。学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交叉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同时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材料与化工)。为增强全国学子对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的认识,提供学术互动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定于2024年7月上旬举办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学系介绍、研究所介绍、师生交流、优秀营员评选等。 活动一夏令营开放日开放日为有志加盟浙大高分子系大家庭的各路英才,搭建零距离沟通交流平台。一、主要内容1、高分子系介绍;2、各专业及研究方向成果介绍和展示;3、研究生招生咨询(含免试生、统考生和申请考核制博士生);二、报名方式1. 拟参加活动的各位,请在6月16日前填写报名问卷(https://w.wjx.com/vm/edJ1sY2.aspx#);并请下载激活钉钉软件(账号名请与报名手机号一致)。2. 申请参加活动二的同学须参加活动一,并请分别报名。 活动二夏令营学术展示一、申请对象1. 品行端正,热爱专业,勤奋敬业,具备潜在研究能力。2. 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工、物理、生物、药学及相关专业2025年应届本科生;以上不含本校本专业学生。3. 本科阶段前五个学期的总成绩排名:专业排名前20%,有望获得母校推免资格。有出色科研成果者,学习成绩标准可适当放宽。4. 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460分及以上或TOEFL 80分及以上或雅思5.5分及以上。(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有效期为2020年9月及以后;托福及雅思成绩(不认可家考成绩)有效期为2023年9月及以后)5. 本次夏令营学术展示只接收有意向攻读直博的同学。二、申请方式1. 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24年6月16日。请进入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系统注册并报名:https://yjsy.zju.edu.cn/grsinfo/zs/user/login导师个人主页点击查询:https://person.zju.edu.cn/index/ 按院系单位搜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后了解详情。2. 材料递交:以下材料压缩为ZIP文件(不超过10M)后,在网申系统的“附件材料”中上传,纸质版请妥善保管,入营时需提交: (1)本科阶段成绩单,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2)学校或院系出具的成绩排名证明,加盖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 (3)英语水平成绩单; (4)其他重要证明材料(一作或导师一作已发表或接收的论文证明材料,国家级奖励证书等)。 (5)两份专家推荐书,需要2位教授(或相当职称)分别推荐,信尾手写签名,拟报考导师不可作为推荐人。(专家推荐书.docx)三、材料审核与名单确定由我系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择优确认同学参加夏令营学术展示,名单将于6月底左右公布,届时请入围同学按照网站通知确认是否参营,逾期未确认视作放弃此资格。四、其他 本次学术展示将对有意直接攻博的营员进行面试遴选优秀营员,秋学期推免期间将依序对其直博意向、是否获得母校的“推免资格”、是否在浙大推免系统中报名等进行确认。夏令营具体活动安排另行通知。本次活动,食宿和交通费用请自理,确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相关费用,请于学术展示营员名单确认后向本系提出资助申请。 附件:专家推荐书.docx咨询:ynwang@zju.edu.cn,0571-87953142,王老师请多关注高分子系系网:https://polymer.zju.edu.cn/main.htm或扫码关注我系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我系资讯。
05-20
24
为方便2024级研究生外校新生办理档案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转移等手续,现作相关说明如下: 一、档案投递地址(请用机要或EMS寄送):寄送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233高分子系党委办公室邮编:310000收件人:陈老师联系电话:0571-87952013档案接收单位名称: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二、“户口迁移证”中“签往地址”请填写:浙江大学户口迁往地址-紫金港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应届毕业生的“户口迁移证”若过有效期限则仍可作正常使用。 三、团组织转移名称:浙江省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新生临时团支部 未满28周岁的党员,需通过团中央的智慧团建转团组织关系。 四、党组织转移1、未使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具纸质版《中国共产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介绍信抬头: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组织部;所去单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党委;特别提醒:报到时凭有效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组织关系。2、使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通过网上接转。浙江省外的:所去党组织为: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省内的:所去党支部信息:见“课题组所在党支部信息一览表”。 课题组所在党支部信息一览表序号所去课题组名称所去具体党支部名称1稀土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委员会2聚合物分离膜表面工程研究室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二支部委员会膜材料与技术研究室高分子敏感材料研究室聚合物膜微结构与界面研究室3可控聚合与聚合物结构性能研究室(杜滨阳、徐君庭、王齐、傅智盛、宋少飞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三支部委员会4纳米高分子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四支部委员会高分子溶液与膜分离课题组生物及临床医用高分子课题组5功能材料与流变学实验室高分子共混与复合改性研究室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委员会6有机半导体研究室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研究生第二支部委员会7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委员会8自组装仿生界面与纳米生物医用材料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研究生第二支部委员会9天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研究生第三支部委员会生物光电材料与炔类大分子课题组生物大分子核酸化学与生物学课题组10可控聚合与聚合物结构性能研究室(张兴宏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委员会
04-17
24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录取工作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