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3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知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3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知
05-25
23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3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知
05-25
23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组建于1992年,是我国第一个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和聚合反应工程专业的理工结合型学系。目前,学系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下设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大分子三个研究所,建有“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大参与)”、“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等六个科研平台,同时,支撑了另外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学系汇聚了一批老中青优秀人才,国家级人才比例超50%。发挥“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特色优势,坚持“四个面向”,以解决国家需求为己任,长期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单位)等奖励。大力开展学科交叉创新,对浙江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一流学科建设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打造学科交叉的先锋队。学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交叉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同时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材料与化工)。为增强全国学子对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的认识,提供学术互动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定于2023年7月上旬举办2023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学系介绍、研究所介绍、师生交流、优秀营员评选等。 活动一夏令营开放日开放日为有志加盟浙大高分子系大家庭的各路英才,搭建零距离沟通交流平台。 一、主要内容1、高分子系介绍;2、各专业及研究方向成果介绍和展示;3、研究生招生咨询(含免试生、统考生和申请考核制博士生); 二、报名方式1. 拟参加活动的各位,请在6月20日前填写报名问卷(https://www.wjx.cn/vm/QBb0dDm.aspx# );并请下载激活钉钉软件(账号名请与报名手机号一致)。2. 申请参加活动二的同学须参加活动一,并请分别报名。 活动二夏令营学术展示一、申请对象1. 品行端正,热爱专业,勤奋敬业,具备潜在研究能力。2. 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工、物理、生物、药学及相关专业2024年应届本科生;以上不含本校本专业学生。3. 本科阶段前五个学期的总成绩排名:专业排名前20%,有望获得母校推免资格。有出色科研成果者,学习成绩标准可适当放宽。4. 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460分以上或TOEFL80分以上或雅思5.5分以上。(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有效期为2019年9月及以后;托福及雅思成绩有效期为2022年9月及以后)5. 本次夏令营学术展示只接收有意向攻读直博的同学。 二、申请方式1. 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6月20日。请进入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系统注册并报名:https://yjsy.zju.edu.cn/grsinfo/zs/user/login导师介绍点击查询:https://person.zju.edu.cn/index/ 按院系单位搜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后了解详情。 2.材料递交:以下材料压缩为ZIP文件(不超过10M)后,在网申系统的“附件材料”中上传,纸质版请妥善保管,入营时需提交: (1)本科阶段成绩单,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2)学校或院系出具的成绩排名证明,加盖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 (3)英语水平成绩单; (4)其他重要证明材料(一作或导师一作已发表或接收的论文证明材料,国家级奖励证书等)。(5)两份专家推荐信,需要2位教授(或相当职称)分别推荐,信尾手写签名,拟报考导师不可作为推荐人。(专家推荐信.docx) 三、材料审核与名单确定由我系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择优确认同学参加夏令营学术展示,名单将于6月底左右公布,届时请入围同学按照网站通知确认是否参营,逾期未确认视作放弃此资格。 四、其他 本次学术展示将对有意直接攻博的营员进行面试遴选优秀营员,秋学期推免期间将依序对其直博意向、是否获得母校的“推免资格”、是否在浙大推免系统中报名等进行确认。夏令营具体活动安排另行通知。本次活动,食宿和交通费用请自理,确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相关费用,请于学术展示营员名单确认后向本系提出资助申请。 咨询:ynwang@zju.edu.cn,0571-87953142,王老师 请多关注高分子系系网:https://polymer.zju.edu.cn/main.htm或扫码关注我系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我系资讯。
05-23
23
为方便2023级研究生外校新生办理档案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转移等手续,现作相关说明如下:一、档案投递地址(建议用机要或EMS寄送):寄送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党委办公室邮编:310000收件人:陈老师联系电话:0571-87952013档案接收单位名称: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二、“户口迁移证”中“签往地址”请填写:浙江大学户口迁往地址-紫金港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应届毕业生的“户口迁移证”若过有效期限则仍可作正常使用。 三、团组织转移名称:浙江省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新生临时团支部 未满28周岁的党员,需通过团中央的智慧团建转团组织关系。 四、党组织转移1、非安徽省、浙江省,及两省内未使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党组织的同学:开具《中国共产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介绍信抬头: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组织部;所去单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党委;特别提醒:报到时凭有效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组织关系。 2、安徽省、浙江省内已使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同学:通过网上接转。所去党支部信息:见“课题组所在党支部信息一览表”。课题组所在党支部信息一览表序号所去课题组名称所去具体党支部名称1稀土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委员会2聚合物分离膜表面工程研究室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二支部委员会膜材料与技术研究室高分子敏感材料研究室聚合物膜微结构与界面研究室3可控聚合与聚合物结构性能研究室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三支部委员会4纳米高分子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第四支部委员会高分子溶液与膜分离课题组生物及临床医用高分子课题组5功能材料与流变学实验室高分子共混与复合改性研究室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委员会6有机半导体研究室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研究生第二支部委员会7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委员会8自组装仿生界面与纳米生物医用材料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研究生第二支部委员会9天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中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研究生第三支部委员会生物光电材料与炔类大分子课题组生物大分子核酸化学与生物学课题组
03-27
23
各位同学:根据教育部和浙江大学有关规定,所有拟录取研究生需完成体检、政审以及调档环节。请各位拟录取新生关注并认真阅读以下内容,联系所在单位协助做好以下工作:一、关于体检2023级拟录取研究生(包含拟录取推免生和统考生,大部分推免生均已完成体检并寄送到我系)应自行去当地二甲及以上医院体检并将体检表于4月15日前寄到我系研究生科,为保证及时收到,请使用顺丰邮寄,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体检表模板见附件1,可参考其中的体检项目。 二、关于政审1.原则上由档案所在单位出具政审意见,格式、要求及寄回地址详见附件2。调档政审无误后方能发出录取通知书。请各位同学尽快将该通知转达给档案所在院校、人才市场或单位,同时于4月6日前填写信息统计表(https://www.wjx.cn/vm/eS2aAPB.aspx#)。2.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拟录取的本系应届生请将该表直接交至系办团委陈老师处;其他拟录取学生需将政审表寄送至我系。3.请各单位于2023年5月1日前将附件2(盖党组织章)邮寄(EMS)至我系。 三、关于调档手续办理我系将按上述链接填写信息于4月15日前寄出纸质调档函,请各位同学根据对应要求协助政审调档工作开展:(1)应届毕业生档案可毕业后邮寄(请务必于7月底前寄到我系),但需所在单位提供一份情况说明(加盖公章),并于5月1日前同政审表一起寄到我系。(2)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除提交政审表外,还需到原工作单位办理离职手续,由原工作单位出具离职证明(写明离职日期并加盖公章),并将考生的政审表、档案、离职证明材料于2023年5月1日前一起寄到我系。若本人档案不在现所在单位(例如档案在生源地人才市场),政审意见由档案所在人才市场出具,请与人才市场做好沟通。(3)毕业后未参加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档案回生源地的,由户籍所在地或暂住地基层群众组织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按照本表格出具政审意见,并加盖党组织用章,同档案材料于2023年5月1日前一起寄到我系。(4)毕业后未参加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档案由人才市场管理的,可以由人才市场出具政审意见,落款印章可以是人才市场行政用章,同档案材料于2023年5月1日前一起寄到我系。 四、邮寄地址体检表寄送到以下地址:寄送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233邮编:310000收件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571-87953142政审意见及档案材料寄到以下地址:寄送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233高分子系党委办公室邮编:310000收件人:陈老师联系电话:0571-87952013 附件1:浙江大学研究生复试体检表模板.doc附件2:浙江大学拟录取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鉴定表(2023年3月制表).docx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3年3月27日
02-22
23
关于公布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的通知
12-30
22
一、组织机构(一)成立学系博士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和录取工作,负责选聘并任命本系博士研究生招生委员会主任及成员,负责监督检查本系博士生招生实施情况并受理学生申诉。组长:李寒莹、楼仁功副组长:毛峥伟、廉洁组员:黄小军、吴刚、金桥申诉受理人:廉老师;申诉联系方式:0012346@zju.edu.cn,0571-87951308咨询受理人:王老师;咨询联系方式:ynwang@zju.edu.cn,0571-87953142(二)设置博士研究生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由五名及以上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导师组成。委员会实行集体负责制,其职责为: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申请人材料初审办法、复试(含笔试、面试)考核办法;组织材料评审,确定进入复试考生名单;组织复试考核,根据复试考核办法提出拟录取考生建议名单。 二、材料审核学系成立材料审核小组,根据申请人递交的材料,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评定初审成绩。学系博士招生委员会根据材料审核小组给出的初审得分按一定比例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综合考核名单将在学系网站公示。 三、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创新能力、科研潜力、学术志趣、科学素养等)考核以及体格检查等。(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一般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二)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考核博士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可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相应的人才选拔标准组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考核,通过面试等考核形式对考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对本学科前沿领域掌握程度等进行综合考查。 (三)体检拟录取考生须在浙江大学校医院,或经允许在其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不予录取。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规定执行。 四、录取院系根据申请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结果、学术水平综合考核成绩和体检结果等,在2023年招生计划内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报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在调档审查合格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定向培养博士生在完成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后,发放录取通知书,申请者与定向单位之间由合同产生的各类责任关系,由申请者本人与单位协商处理,与我校无关。所有申请者的录取资格只在2023年有效,不保留入学资格。各类专项计划申请者不得转为普通计划生录取。 五、其他各项要求未尽事宜请参照浙江大学和我系相关文件规定。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2年12月
10-31
22
首届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大健康材料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正式启动参会者将优先获得依托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项目的机会依托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申报并获批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项目者,研究院将提供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推荐入选浙江大学“平台百人”人才计划1000万+科研经费资助300万个人奖励(包含国家、省和当地配套)基础年薪60万+安家和购房补贴170万提供办公及实验场地400平方米以上支持组建科研团队……一、 论坛简介为促进生命健康相关科技与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氛围,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生命健康研究中心拟于2022年12月9日举办“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大健康材料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此次论坛将通过学术报告、交流研讨、实地考察等形式,为海内外从事先进健康材料与器械、先进诊断材料与器械、先进分离膜材料与组器件等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医用耗材、功能膜材料与组器件、发光材料与器件、石墨烯材料与产品等领域)的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参会的青年学者将优先获得依托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申报“海外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的机会(依托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申报并获批“海外优青”的具体待遇详见“推荐阅读”中的“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优青(海外)项目诚邀天下英才”)。现诚邀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参会交流,共同探讨学科前沿,碰撞学术观点,助力我国大健康材料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 邀请对象1.拟申请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项目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2.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已经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并取得突出学术成绩或研究成果,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3.符合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项目的申请条件;(“海外优青”申请条件详见“推荐阅读”中的“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优青(海外)项目诚邀天下英才”);4.学科与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加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医学工程、生命科学、医学、纺织工程、生物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扫码了解报名加分项三、 论坛安排论坛时间:2022年12月9日下午13:30-17:30论坛地点:绍兴会稽山阳明酒店(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阳明路20号)论坛形式:论坛将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论坛日程:时间日程10月30日-11月30日 报名11月30日-12月2日公布审核结果并发送邀请函12月9日13:30-14:00报到12月9日14:00-17:30学术报告、交流研讨、现场考察食宿及交通安排: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为受邀参会的学者(境内)报销国内往返交通费,食宿统一安排,费用由研究院承担;无法现场参会的受邀学者可线上参会。四、 报名流程1.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请在2022年11月30日前将个人简历等资料(本科开始至今连续的学习、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著作目录,主要教学、科研成绩,承担的科研项目、专利与获奖情况及未来研究计划等)整合成1个PDF文件(文件命名为“姓名-博士毕业院校”),发送至邮箱xuelan_yan@zju.edu.cn,邮件名称请注明“海内外青年论坛+姓名+博士院校”。2.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后,在2022年12月2日前向审核通过人员发送邀请函。联系人:闫老师联系电话:17808072744邮箱:xuelan_yan@zju.edu.cn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人民东路1423号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荐阅读】·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优青(海外)项目诚邀天下英才https://mp.weixin.qq.com/s/otSQbS-NxhYXLLphAJaS2Q·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大健康材料分中心期待优秀的你!https://mp.weixin.qq.com/s/g_VsLHyhqh8VmVE_frlW2w 【关于我们】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由浙江大学与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事业单位,于2022年1月21日揭牌成立。研究院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文化产业等领域,聚焦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紧扣重量级未来产业集聚、标志性项目承载、领军型企业培育、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产能融合发展引领、文化创新与城市赋能等重点任务,开展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孵化高科技产业项目,打造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多功能于一体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研究院下设立微电子研究中心、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和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其中,微电子研究中心包括电气分中心和信创分中心,落户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包括大健康材料分中心和生命科学分中心,分别落户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滨海新区浙江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亚洲文明研究中心落户水木湾区科学园3号楼。 大健康材料分中心是生命健康研究中心的两个板块之一,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医疗器械综合体产业园,第一期研发场地约8000平方米。分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依托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学科与人才优势,聚焦大健康材料领域,重点布局先进健康材料与器械、先进诊断材料与器械、先进分离膜材料与组器件三大研究方向,坚持“高起点、创特色、求卓越”的发展之路,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健康材料创新中心。
10-17
22
浙大高分子系关于2023年普通招考博士生的报名及线下材料寄送的通知
10-17
22
普通招考博士生申请需完成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系统的网上报名缴费以及向院系线下递交材料两个环节才算报名成功。在申请报名前请跟报考导师联系,确定导师招生意向后再报名。 一、线上申请时间:2022年10月15日9:00至2022年11月25日22:00,申请人须在以上时间完成报考信息填写和缴纳报名费,逾期不再补报。具体请见:http://www.grs.zju.edu.cn/yjszs/2022/1014/c28499a2646675/page.htm二、线上材料上传:(1)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教务章);(2)英语成绩证明复印件(成绩应在有效期内,并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3)应届生:研究生证扫描件(含注册页);历届生:硕士毕业证或硕士学位证或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扫描件;(4)公开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或者所获专利等研究成果证明材料(均须加盖作者所在单位公章): 以上材料请打包为一个压缩包后,上传报名系统。三、线下递交材料清单:(1)报考申请材料清单(2023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申请材料清单.doc,须对照材料递交情况自行勾选相应栏目并签名);(2)报考申请表(2023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申请表.docx,须本人手写签名);(3)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教务章);(4)英语成绩证明复印件(成绩应在有效期内,并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5)应届生:研究生证复印件(含注册页);历届生:硕士毕业证或硕士学位证或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复印件;(6)至少两位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专家推荐书.docx,报考方向请写意向导师姓名,须密封,并由专家在信封封口处签名);(7)公开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或者所获专利等研究成果证明材料(均须加盖作者所在单位公章):学术论文:已发表论文首页的复印件,或者已录用论文首页及其录用函;发明专利: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或者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复印件。 线下材料寄送时间:2022年11月20日至2022年12月15日线下材料寄送地址(仅接收顺丰或EMS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高分子大楼一楼系办公室王老师(收) 0571-87953142具体详见招生简章:https://polymer.zju.edu.cn/2022/0926/c38014a2635925/page.htm特别说明:(1)请务必根据清单要求提供申请材料,勿遗漏签名、公章;(2)材料提交后不再退回;(3)请使用顺丰或EMS,其他快递不收;(4)请按时寄送递交材料,邮寄以2022年12月15日之前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四、申报材料审核: 高分子系研究生教学科根据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核准后将考生申请材料提交系博士生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确定审核合格名单。审核结果预计将于2023年1月中旬通知考生。 高分子系研究生科2022年10月17日附件:2023导师招生信息表-2022.10.pdf
10-12
22
一、项目背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35年远景目标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达成这一目标,要求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着重强调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是“低碳能源”,即要围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高效安全利用、储能与多能互补、智能能源系统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揭示能源物质转化的调控机理,电、光、热、化学、机械等能量间的转换机制,构建多能源互补的能势耦合与梯级利用及智能灵活调控的新方法。目前浙江省正在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居民生活六大重点领域,开展低碳、脱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聚焦能源高效开发、节约利用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在碳排放重点行业和低碳试点地区,加快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本项目围绕双碳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面向双碳的高分子新材料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利用、储能和能源转化材料和大健康材料等方向的研究,培养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二、项目特点围绕双碳目标的国家重大需求、“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拟培养一批具有高分子材料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具有在双碳材料技术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项目依托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葡萄牙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平台,立足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的国际化培养环境,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或交流、海外合作科研等方式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建研发实验室、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三、项目培养特色1.课程设置:设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有机高分子材料与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之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聚焦其中的卡脖子问题。与此同时结合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尤其涉及若干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若干领域,分析和讨论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产业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主要围绕专业基础课、学科前沿课、实践实训课等类型展开。2.项目实践:实践训练拟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国家级研究平台及重点企业等资源,让学生在实战中科研。包含以下形式:1)论文工作主要结合国重项目,在合作单位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在技术岗位进行锻炼等;2)进入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校外培养基地,结合论文工作进行专业实践;3)进入校企联合实验室进行科研。撰写实践报告,由学校和企业导师组成答辩小组,公开评审。联合培养基地有:1)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生物源二氧化碳基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转化,研究发展完整的生物炼制能源与新材料技术;2)浙江大学高分子系-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3)浙江大学高分子系-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工业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四、项目合作企业简介构建“双师制”研究生指导教师组合,以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稳定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校企联合培养、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共建课程、校企项目合作等为主要载体,构建涵盖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技术框架内多领域的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已经参与或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有: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加低碳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等。五、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研究方向一: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导师团队介绍:李寒莹教授现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常务副系主任,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高分子新物质创制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09年获美国Cornell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Stanford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底到浙江大学工作。研究致力于将材料有序化与复合化思想有机融合,面向光电应用,形成“单晶复合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独特研究方向,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方向二:石墨烯材料及高效能量转化应用导师团队介绍:高超教授领衔的团队,由4名教师、10多名博后、4名科研助理、15名博士生及19名硕士生,共计50余名成员组成。团队长期从事石墨烯化学与组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将高性能、多功能石墨烯宏观组装材料为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科技力量。团队面向二维物质的特性揭示及宏观组装世界科技前沿,开展了氧化石墨烯液晶及可控组装材料的系统研究。发现了氧化石墨烯的多构象及转变等二维分子特性、手性液晶新相态、胶体液晶慢松弛动力学效应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可逆融合与分裂现象,建立了液晶湿法加工可控组装方法学,发明了石墨烯纤维、超轻高弹全碳气凝胶及高柔性高导热膜材料,推进石墨烯纤维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型碳纤维,解决了轻质柔韧热控材料难题,实现了航天关键应用。通过成果转化,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建成全球首条单层氧化石墨烯量产线。高性能、多功能石墨烯宏观组装材料在吸声、吸波、能量转化、储能及光电子器件等方向均大有可为,且切实有大可为。团队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百余件、国际专利10余件,出版石墨烯著作1本。团队近年承研或完成了基金委重大、重点、优青、杰青及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其他标志性项目。成果入选Nature 2011年度图像、“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及“最轻固态材料”吉尼斯世界纪录。获首届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2021年度最佳石墨烯产品创新奖及2021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方向三:低碳高分子合成及工业化关键技术导师团队介绍:张兴宏教授领衔的碳一聚合团队由1名教授、1名特聘副研究员、3名博士后、2名科研助理、1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等组成。团队负责人张兴宏,浙江大学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曾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贝克曼研究所作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浙江省粘接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于高分子合成化学研究,致力于把石化工业中的“废气”碳一(C1)化合物,发展为可大规模应用的聚合单体,合成富氧、硫元素的“低碳”高分子。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路线,可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新的方案,其中二氧化碳共聚技术进入了产业化生产。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承担香港建滔化工集团、德国巴斯夫和河南天冠等企业委托研究课题多项。在JACS、Nat. Comm.、 Angew. Chem. Int. Ed.、 Prog. Polym. Sci.、 Acc. Chem. Res.、 Chem. Sci.和Macromolecules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受邀撰写专著5章;主编《Sulfur-containing Polymers: From Synthesis to Functional Materials》(Wiley出版社);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美国授权专利3项。研究方向四:储能电池专用包装材料制备及关键技术导师团队介绍:上官勇刚教授长期从事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及流变学理论研究,并围绕通用高分子高性能化、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及橡胶与弹性体功能材料开展了一系列应用研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针对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调控选择性分布和调控的关键问题,实现了纳米填料在聚合物相界面定向分布的,建立了具有界面定向分布特征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并实现了材料的功能化;发展了基于不同原理,如基于组分间膨胀系数不匹配或聚合物核壳粒子的热塑性树脂低温增韧理论,突破了聚丙烯材料难以实现低温增韧的技术瓶颈。相关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本项目拟设计和开发以聚丙烯为主的长寿命储能电池用外壳材料,解决现在储能电池用聚丙烯材料低温冲击性能差、成本高、难黏结等问题,建立长寿命、低温高抗冲储能电池用聚丙烯外壳专用料量产技术。研究方向五:生物医用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导师团队介绍:任科峰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大健康材料的研究,围绕“生物医用涂层材料的动态设计和功能构筑”开展研究。本项目拟从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出发,设计开发生物材料表界面修饰和医疗器械表面涂层材料。本项目团队近年来,系统研究了材料界面硬度对内皮细胞行为的影响,依据血管仿生微环境,提出了“新生内皮层的功能表达是保证心血管植介入材料内皮化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一系列生物材料表界面修饰和医疗器械表面涂层材料的新方法,这些研究用于调控材料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医疗器械润滑、抗菌、抗凝血、组织相容性等功能,并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生物医用装置中,完成制备了多种植介入医疗器械原型器件,完成动物模型验证。团队参与建设了中国-葡萄牙先进材料联合创新中心、中国葡萄牙先进材料“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心血管介入与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主持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创新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团队结合本项目,未来拟进一步加强生物医用材料关键技术的转化研究,联合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协和医疗、山东安得医疗等三甲医院和业内龙头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六、项目招生人数说明本项目欢迎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工、物理、生物、药学及相关专业同学报考。本项目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23年计划如下,最终以研究生院下达计划数为准。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领域名称领域代码研究方向名称招生计划材料与化工0856材料工程085601面向双碳的高分子新材料研究5 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2023年材料与化工类别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学费4万元/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