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 成员信息
    • 教师
    •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 本科生
    • 以前组员
  • 研究方向
    •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
    •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
    •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
  • 研究成果
    • 论文
    • 著作
    • 专利
    • 奖励
  • 仪器设备
    • 仪器设备
    • 迷你图书馆
  • 招生招聘
  •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 成员信息
    • 教师
    •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 本科生
    • 以前组员
  • 研究方向
    •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
    •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
    •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
  • 研究成果
    • 论文
    • 著作
    • 专利
    • 奖励
  • 仪器设备
    • 仪器设备
    • 迷你图书馆
  • 招生招聘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首页  新闻动态  以前
  • 课题组欢迎新同学们的加入!——记2015年秋学期破冰活动(一)

    2015-09-22

        丹桂飘香,荷花满塘,又是一年迎新时,课题组也迎来了张昊岚、郑晓闻、沈涛、陈津、庞倩、董志瑞六位2015级研究生新生以及来自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交流生Thomas。9月11日下午,即新生报到的第二天,我们课题组迎新工作已进行得如火如荼。     为了让我课题组新生与老生更好地相互熟悉,我们组新老生在情人坡草坪上围坐一圈。初入浙大不到两天,同学们对于学校的已有各不相同的感受,但对于我浙玉泉的风景以及人文气息、历史积淀,大部分新生都印象深刻。新生们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爱好以及本科学校等。有的新生还找到了我们组的老乡,就像找到了亲人。而老生们没闲着,根据自己在我浙多年的经验,给新生们讲述了玉泉各个食堂的特色,以及学校周围的衣食住行情况,让吃货们开心不已。     当天晚上,课题组二年级的学生还一起临时组织了一次聚餐,希望借此机会欢迎新生们的到来的同时,欢送各位毕业的师兄师姐奔赴美好前程。看着我们高组大家庭又补充进了那么多新鲜的血液,大家都由衷的开心,开学以来近30位同学首次齐聚,其乐融融。用餐完毕后,更是有唱歌、“狼人杀”等相当多的小活动。本次迎新活动也在一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希望课题组这个大家庭在给新生们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能向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传达这一份初秋的暖意。   文/杨辉 郑伟伟 图/陈昕怡

  • 课题组知识小讲座——记2015年秋学期破冰活动(二)

    2015-09-22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了解我们课题组现在研究的课题,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相关背景知识,从而更快更好地进行自己以后的课题研究,9月12日晚,我们在高分子楼228会议室召开了首次seminar暨课题组知识讲座。      首先进行的知识讲座部分,邀请了我们高组内各个研究方向的“小牛”——即各个课题方向的负责人,进行了ppt展示讲解与答疑。这些学习资料都是由相关方向的师兄师姐根据自己现在的研究方向以及毕业学生以前的文章结合相关综述认真细致地准备出来的,凝结了他们的心血,可以说是我们课题组的一份珍贵财产。学习知识包括课题相关背景,本组目前研究状况及相关研究前沿和材料表征方法等,可谓全面深入,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又加入了科学前沿的讲解。讲解完成后是新生答疑环节,“小牛”们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新生的各种问题,在座的四位导师也进行了补充。这次学习不管对新生还是老生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下一个环节是新生正式的自我介绍。包括家乡、本科学校、兴趣爱好和导师等等。难得的是,由于我们组有几位外国朋友来交流学习,好几位新生还用英语进行了自我介绍。另外,来自刚刚来我组交流的德国学生Thomas也介绍了自己以及接下来要做的实验研究。最后高老师也代表我组老师表达了对新生到来的欢迎,同时对提出了要求,表达了希望。     恰逢我组两个博士师兄毕业之际,他们也应邀在组会上作了毕业感言,真情流露,用心良苦。他们分别回顾了自己在我们组五年来的博士历程,这也是他们的成长历程。他们首先表达了对导师及课题组其他老师同学的感谢之情,组内学生也对师兄师姐的毕业表示祝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有用心的信息,包括如何进行研究,要多阅读文献并及时总结文献的创新之处为我所用,实验要多思考多与导师同学讨论,集思广益。     这些都给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新生以重要而真切的启示与期望。祝福师兄们在未来更广阔天地建功立业,常回家看看!   文/杨辉 郑伟伟 图/陈昕怡

  • 课题组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

    2015-09-26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为增强同学们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9月24日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马列教授为大家全面地进行了实验室安全培训。马老师从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隐患、频发原因、防范措施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做了详细的讲解,并传授给大家遇见险情的处理、逃生技巧。他强调遇见险情务必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切不可慌不择路。看着一幕幕悲惨的安全事件,同学们深受警示,纷纷表示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文/张德腾 图/张德腾、陈昕怡

  • 第六届国际分子生物工程学术会议(ICBE 2016)欢迎大家投稿!截止日期2015年10月5日

    2015-10-01

        Call for Abstracts Deadline: October 5, 2015   ICBE brings together researchers who are using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hese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professionals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molecular, high-throughput,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at are directly relevant to public health and energy related issues. The conference, co-chaired by Paula T. Hammo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Michael C. Jewet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SA) and Mary Chan Park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will stimulate efforts to integrate these approaches across the scales of biological complexity.   Abstract Criteria If you are engaged in scientific endeavors or engineering advancements with an emphasis in molecular biology in understanding analytica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at are directly relevant to public health you must consider submitting an abstract.   Submit an Abstract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Sessions Metabolic Engineering • Engineering design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 (rational design-build-test, metabolic valves, etc.) • Frontier applications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 (new organisms, mixed cultures, etc.) • Computational modeling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 Materials • DNA and RNA assembled systems/biomaterials • Biomolecular Design of Functional Protein Biomaterials • Antibiotic and Microbicidal Materials Design – addressing resistance Synthetic Biology • Emerging tools in synthetic biology (including gene editing, modifications) • Precise genome engineering and genome-scale engineering • Synthetic biology applications for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lants and plant products   Conference Chairs Mary Chan Park,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Paula T. Hammo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Michael C Jewet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SA   Organizing Committee Kristala L. Jones Prather,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Mattheos Koffas,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A Julius B Lucks, Cornell University, USA Julie A Champion,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Sang Yup Lee, KAIST, South Korea Meng How Ta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Hongwei Dua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Changyou Gao,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Call for Abstracts Deadline: October 5, 2015   Go here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instructions 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BE's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Organized by:          

  • 王浩“活体自组装生物材料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2015-10-15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浩研究员学术报告顺利举行

    2015-10-15

      2015年10月14日上午10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浩研究员应邀在高分子大楼228进行了题为“活体自组装生物材料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王浩研究员目前工作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生物效应与纳米安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及其在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   王浩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从化学领域延伸到生物领域的研究背景,然后简要介绍了生物纳米材料的应用种类,超分子纳米药物/成像剂在应用中的优劣势。接着,他阐述了光声技术的概念,及活体自组装相关工作的理念,即将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性多肽连接到靶向基团上,通过细胞内酶切、小分子原位自组装等过程达到原位成像或治疗的效果。此外,王老师还举例介绍了他的工作,如病理环境驱动的纳米聚集体用于感染诊疗、组装诱导的滞留效应、温敏材料在细胞表面自组装导致对细胞表面受体的调控等,使同学们对其研究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报告结束,老师同学们意犹未尽,积极和王老师交流讨论,探讨了更多相关方面的问题。   本次精彩报告让我们对活体自组装生物材料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有了更多了解,对我们的相关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文/黄圣杰  图/陈昕怡  审校/仝维鋆老师

  • 课题组老师和同学参加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2015-10-23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2015年10月17-21日,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及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承办的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本课题组四位老师带领三位同学吴赛、李秀媛、张德腾前往参加了这次盛会。   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简称高分子年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高分子人的盛会,各路英豪汇聚于此,掀起最强头脑风暴。本次大会上,高老师受邀做了题为“刺激响应性胶体微粒及细胞吞噬研究的”主题报告,向大家展示了我们组近年来的相关工作,引起大家的积极讨论。毛峥伟老师在青年专场做了题为“调控细胞胞吞和细胞功能的聚合物纳米微粒研究”的报告,展现了近期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家还进行了墙报展示,与本领域内的同行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的交流和探讨,获益匪浅。 文/张德腾   图/吴赛 李秀媛

  • 课题组老师及同学赴海南参加2015年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2015-11-29

      2015年11月19日-22日,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主办、海南大学承办的“2015年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暨中美生物材料学会第三次专题论坛”在海口举行。高长有教授、马列教授、毛峥伟副教授带领我组8位同学前往参加了这次盛会。   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是中国生物材料界两年一次的盛会,来自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和医疗机构、企业、以及管理部门等从事生物材料和医用植入器械相关的专家、学者、医生及研究人员莅临了大会。本次大会上,三位老师分别做了题为“智能梯度材料及其调控细胞迁移与分化的研究”、“原位诱导附属器官再生的基因活性皮肤修复材料”、“细胞膜仿生微囊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的报告,向广大同仁展示了我们组近年来的相关工作,引起大家的积极讨论。高长有老师被选为下一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此外,于珊、张艺仙、吴赛及李乾四位同学作了口头报告,李慧英、张德腾、韩利杰及黄圣杰四位同学参与了poster展示,其中黄圣杰同学获得了优胜墙报奖。   本次大会群英荟萃,大家与众多生物材料界的同仁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探讨,互相切磋,为中国生物材料的明天共同努力。 文黄圣杰  

  • 2015年12月11日刘世勇教授讲座

    2015-12-08

  • 2015年12月11日张先正教授讲座

    2015-12-08

  • 祝贺冯建永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后出站答辩

    2015-12-09

      2015年12月8日下午,本课题组博士后冯建永的博士后出站答辩在高分子楼附楼会议室进行。本次答辩邀请了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姚菊明为答辩主席,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冯杰教授、本系高长有教授、马列教授以及邱利焱教授作为答辩委员。   冯建永博士对其博士后期间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答辩内容主要围绕着医用PLA熔融纺纤维有序支架制备及性能研究展开。通过对医用PLA进行熔融纺得到的有序纤维支架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并且运用于成骨细胞的生长以及迁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冯建永的答辩内容详尽,工作系统细致,并且向大家展示了制备的PLA纤维,得到了答辩评委和同学们的赞赏。各位评委就PLA纤维有序支架的制备以及PLA纤维的纺丝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经过答辩委员会老师的讨论,一致同意冯建永博士通过博士后出站的答辩,答辩结果为优秀。答辩结束后,冯建永博士也表达了对参加答辩的老师和同学的谢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博士后期间各位师弟师妹们帮助的感谢。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冯建永博士做了丰富且系统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将来师弟师妹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最后,祝贺冯建永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后出站答辩,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帆风顺!         文/沈涛  图/李光煜 编辑/陈昕怡  

  • 张先正、刘世勇教授学术报告顺利举行

    2015-12-11

      2015年12月11日上午9点,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世勇教授应高长有教授的邀请,在高分子大楼228会议室给我系师生作了两场非常精彩的报告。   首先,张先正教授带来了题为“功能化多肽材料的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学术报告。张先正教授目前工作于武汉大学化学院,现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多肽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张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多肽在生物领域的广泛应用,然后重点介绍了多肽在肿瘤细胞识别中的应用,再延伸到肿瘤诱导的靶向治疗。接着介绍了基于FRET和聚集诱导发光原理,并结合多肽技术,用于肿瘤细胞的靶向定位、成像以及治疗。此外,张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光热诊疗技术、光声成像技术及自释放的药物体系。报告结束,老师同学们与张老师展开热烈地交流讨论,探讨了更多学术方面的问题。       刘世勇教授作了题为“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囊泡渗透性的化学与物理调控”的学术报告。刘世勇教授目前工作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现任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于高分子合成化学、响应性高分子、超分子功能材料以及胶体及表面活性剂等领域。刘老师首先比较了高分子囊泡与脂质体囊泡的通透性,提出了通过仿生方法构建稳定性及通透性可调控的高分子囊泡。接着介绍了电荷生成聚合物(CGPs)及其介导的高分子囊泡的无痕交联,阐述了其在调控囊泡稳定性及通透性方面的重要意义。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在细胞内实现CGPs的合成与囊泡的交联,实现交联囊泡双分子层通透性的可逆调控。本次学术报告在刘世勇教授与师生热烈与友好的交流讨论中走向了尾声。       本次精彩报告让我们对多肽对肿瘤的治疗与成像及分子设计对囊泡性能调控的影响有了更多了解,对我们的相关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图 张昊岚 /文 郑晓闻

  • 2015年课题组集体照

    2015-12-16

     

  • 辞旧迎新,喜迎元旦

    2016-01-03

      2016年1月1日,为了迎接新年,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课题组在三台山竹溪茶楼举行了“辞旧迎新,喜迎元旦”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支部成员有的游玩了茶楼附近的湖畔大学、杨公堤等景点,有的聚在茶楼玩游戏,交流学习与科研,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进彼此的了解,感受到浓浓的情谊,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此次活动中,高老师、仝老师以及毛老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缓解了平时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共同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元旦!   这次辞旧迎新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和认识,让同学们感受到课题组大家庭的温暖与真情,也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增强了课题组的凝聚力。     图/陈瑛  文/董志瑞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6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2/19 跳转到 

联系我们

电话:+86-0571-87951108
Email:cygao@zju.edu.cn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86号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338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绍兴研究院 滨江研究院 博慧生物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4 浙江大学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