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 成员信息
    • 教师
    •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 本科生
    • 以前组员
  • 研究方向
    •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
    •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
    •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
  • 研究成果
    • 论文
    • 著作
    • 专利
    • 奖励
  • 仪器设备
    • 仪器设备
    • 迷你图书馆
  • 招生招聘
  •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 成员信息
    • 教师
    •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 本科生
    • 以前组员
  • 研究方向
    •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
    •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
    •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
  • 研究成果
    • 论文
    • 著作
    • 专利
    • 奖励
  • 仪器设备
    • 仪器设备
    • 迷你图书馆
  • 招生招聘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首页  新闻动态  以前
  • 3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朱锦涛教授学术报告

    2015-03-23

  • 华科大朱锦涛教授与吉大吕中元教授应邀访问我系

    2015-03-29

      3月24日,应高长有教授的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朱锦涛教授和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吕中元教授为高分子系的师生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   朱教授以“高分子/无机纳米粒子在受限空间中的组装性能”为题,介绍了他的课题组从聚合物和无机物两方面入手、利用超分子组装和受限组装的手段,构建具有规整结构的纳米粒和纳米体的研究工作。在讲到可自发增大面积的界面构建时,他展示了一段纳米微球在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下如花朵般“绽放”成粗糙微球的视频,让在场同学纷纷惊叹。   吕教授则从“Approaching Larger Scales in Polymer Simulation”的主题切入,展示了他的团队利用计算机动画模型(CG Model)模拟高分子共聚物形成片状颗粒结构、再进一步形成更加有序的结构的研究工作,还介绍了由他们开发的多功能分子模拟软件。讲演中的精美模型和清晰条理,使得不熟悉CG模型应用的同学也颇有收获。   两位教授的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讲座在良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徐经纬 黄圣杰    图/陈昕怡

  • 韩国延世大学In-Seop Lee教授讲座顺利进行

    2015-03-29

      2015年3月17日,韩国延世大学In-Seop Lee教授受邀在我系做了题为“Inorganic Layers as a drug carrier”的学术报告。In-Seop Lee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纳米技术。在本次报告中Lee教授从金属、高分子、陶瓷材料的发展史讲起,分析了各种材料在力学性能、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以及生物材料表面对细胞黏附、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的重要影响。结合自己的研究重点以在合金表面修饰磷酸钙膜材料对骨关节修复效果的为例,讲解了无机涂层在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报告最后,在与老师同学的进一步交流中,,Lee教授与师生讨论了生物材料表面涂层测试的技术问题。   本次报告让我们从无机的角度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生物材料表面涂层的重要作用,印象深刻。 文:杨辉 / 图:张德腾

  • 华科大朱锦涛教授与吉大吕中元教授应邀访问我系

    2015-03-29

      3月24日,应高长有教授的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朱锦涛教授和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吕中元教授为高分子系的师生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   朱教授以“高分子/无机纳米粒子在受限空间中的组装性能”为题,介绍了他的课题组从聚合物和无机物两方面入手、利用超分子组装和受限组装的手段,构建具有规整结构的纳米粒和纳米体的研究工作。在讲到可自发增大面积的界面构建时,他展示了一段纳米微球在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下如花朵般“绽放”成粗糙微球的视频,让在场同学纷纷惊叹。   吕教授则从“Approaching Larger Scales in Polymer Simulation”的主题切入,展示了他的团队利用计算机动画模型(CG Model)模拟高分子共聚物形成片状颗粒结构、再进一步形成更加有序的结构的研究工作,还介绍了由他们开发的多功能分子模拟软件。讲演中的精美模型和清晰条理,使得不熟悉CG模型应用的同学也颇有收获。   两位教授的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讲座在良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徐经纬 黄圣杰    图/陈昕怡

  • 第五届中欧生物材料大会(CESB2015)程序册现已发布,欢迎查看

    2015-04-13

     第五届中欧生物材料大会(CESB2015)程序册现已发布!   下载请前往以下页面: http://polymer.zju.edu.cn/cesb2015/index.php?m=Page&a=index&id=23          The programme has been released, download address: http://polymer.zju.edu.cn/cesb2015/index.php?m=Page&a=index&id=23

  • 第五届中欧生物材料大会成功举行

    2015-04-13

        第五届中欧生物材料大会(The 5th China-Europe Symposium on Biomaterial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CESB2015)于2015年4月7日至4月10日,在杭州花港海航度假酒店顺利召开。CESB2015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和欧洲生物材料学会发起召开,前四次会议分别在中国苏州、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南京、意大利索伦托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欧洲生物材料学会和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主办,由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本次会议由张兴栋院士、沈家骢院士、Matteo Santin教授和Luigi Ambrosio教授任大会主席,奚廷斐教授和Abhay Pandit教授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高长有教授和胡巧玲教授为组织委员会主席。3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来自瑞典、希腊、英国、美国、瑞士、新加坡、葡萄牙、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爱尔兰、俄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30余名,大会共设大会报告4篇,主题报告31篇,邀请报告21篇,口头报告81篇,以及墙报69篇,并有8家生物材料相关企业参展。会议将计划在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上出版一期专辑。     会议开幕式由组委会主席高长有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介绍了浙江大学的总体情况以及我校生物材料研究的总体概况,并强调学校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我校在生物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大会主席张兴栋院士、Matteo Santin教授、Luigi Ambrosio教授、沈家骢院士先后致欢迎辞。亚洲生物材料学会主席奚廷斐教授、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何涛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系主任徐志康教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党委书记楼仁功等到会祝贺。大会以再生医学生物材料为主题,旨在为生物材料界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和生物材料企业家等提供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对话平台,通过来自不同领域的对话交流,启发思路,促进再生医学生物材料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大会主题覆盖了生物制造、智能体系、天然生物材料、生物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生物材料的表界面、纳米生物材料、软组织再生、骨组织工程等众多方面,对再生医学生物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研讨,会议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吴朝晖校长致辞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大会是中欧各国在科技前沿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一次盛会,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在再生医学生物材料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与会者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拓展了研究思路,结交了新的合作伙伴,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 本课题组在材料调控细胞迁移分化行为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15-04-29

      传统生物材料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在材料的诱导再生过程中,细胞(包括干细胞和成熟的体细胞)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材料中的迁移和分化是组织再生的重要前提。与体外的单一细胞迁移模型不同,真正的组织修复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细胞的参与,有些细胞的迁移是利于组织再生的,也有一些会对组织的再生起副作用。例如,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细胞的伸长和迁移是必要的,而成纤维细胞向受损部位迁移则会导致组织纤维化,抑制神经再生。因此,我们设计了[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KHIFSDDSSE多肽(PDMAPS/KHI)互补梯度,并研究了其和对施旺细胞(SCs)和成纤维细胞(FIBs)的选择性诱导作用。我们定义KHI密度增大,即PDMAPS密度减小的方向为梯度的正方向。梯度能有效诱导施旺细胞的定向迁移,但是对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有抑制作用。     题为“A complementary density gradient of zwitterionic polymer brushes and NCAM peptides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directional migration of Schwann cells”的论文发表于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Biomaterials(IF: 8.312)上。本课题组已经毕业的任探琛博士做出了主要的贡献、于珊博士生参加了本研究并做了有益的贡献。   Ren TC, Yu S, Mao ZW, Gao CY. A complementary density gradient of zwitterionic polymer brushes and NCAM peptides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directional migration of Schwann cells. Biomaterials 2015, 56, 58-67.     之前本课题组已在模型表面构建了多种信号梯度,以实现对细胞迁移速度和方向的调控。但尚未将所建立的方法和技术应用到更复杂和更高级的生物材料表面。于珊博士生首先对聚己内酯薄膜表面进行梯度氨基,引入氨基的密度梯度。随后通过戊二醛偶联的方法固定明胶分子密度梯度,从而实现了对内皮细胞粘附额迁移行为的调控。   题为“Preparation of gelatin density gradient on poly(ε–caprolactone) membrane and its influence on adhesion and mig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的论文发表于胶体界面领域核心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IF: 3.552)上。     Yu S, Mao ZW, Gao CY. Preparation of gelatin density gradient on poly(e-caprolactone) membrane and its influence on adhesion and mig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5, 451, 177-183.     要利用材料调控干细胞分化,必须首先明确材料学因素对干细胞分化行为的调控规律,尤其是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而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干细胞在一种材料性质的诱导下分化的行为,例如模量或化学组成。因此有必要研究当两种材料的信号同时存在情况下,干细胞的分化行为。由于材料的硬度和化学信号分子如阿仑膦酸钠(一种成骨诱导因子)已经被认为可以调控干细胞的分化方向,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两种材料信号组合起来,考察干细胞在这两种信号共同作用下(协同或拮抗)的分化行为。   姜朋飞博士生制备了模量和阿仑膦酸钠密度均可调节的明胶水凝胶材料,用于考察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干细胞分化的协同和对抗作用。发现提高水凝胶的硬度和增加其上的阿仑膦酸钠均有利于材料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当物理和化学因素互相对抗时,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依赖于阿仑膦酸钠分子的浓度:其浓度较低时,模量的影响较大;其浓度较高时,化学分子的影响较大。   题为“Combinational effect of matrix elasticity and alendronate density on differentiation of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论文发表于生物材料领域核心期刊Acta Biomaterialia(IF: 5.684)上。   Jiang PF, Mao ZW, Gao CY. Combinational effect of matrix elasticity and alendronate density on differentiation of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s. Acta Biomaterialia 2015, 19, 76-84.        

  • “院校院所理论技术与产品上市研发漫谈”讨论会成功召开

    2015-05-11

      5月4日下午两点,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副总裁可大年老师应高长有教授之邀在高分子楼附楼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可老师简单概括了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作序,“院校院所理论技术与产品上市研发漫谈”作为题目,探讨了理论技术与产品研发之间的关系。首先,可老师将具有学术价值的工作与全部工作进行对比,认为在全部工作中技术事务只占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而辅助事务却高达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五。说明了每一个理论技术到产品研发上市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每一条路上都有很多看似不起眼实则不易跨越的槛。   接下来,可老师认为当今学术成果与上市产品之间的距离主要是因为先进技术的不完善以及不可操作性,并以一些例子说明了理论技术的局限性。可老师还认为一个产品的研发上市需要研发技术人员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做基础,并要达到与该领域的专家交流的水准。此外,可老师还就标准、质量体系、设计开发控制、临床和创业等几个方面谈了谈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最后,老师同学们踊跃提问,在产品研发、创业就业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可老师也都一一回答。可老师所讲内容着实不少,然而却并不让人感到枯燥。可老师以其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一为老师同学们道来,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文/郑伟伟  图/陈昕怡  

  • 祝贺张文晶、俞维同学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15-06-03

      2015年6月2日下午,我组张文晶、俞维同学的学位论文答辩在高分子楼附楼会议室进行。张文晶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邀请了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翁文剑教授作为主席,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君教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邱利焱教授、高长有教授和毛峥伟副教授作为委员。俞维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冯杰教授作为主席,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君教授和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金桥副教授作为委员。两位同学依次就其研究生期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两位同学答辩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回答问题准确,获到答辩委员的一致好评。各位专家就他们的论文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答辩委员会老师的讨论,一致同意两位同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祝贺两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望两位同学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创造佳绩!   图/文   陈昕怡

  • 6月19日下午3:30Harri Alenius教授学术报告

    2015-06-17

  • Harri Alenius教授学术报告顺利进行

    2015-06-20

      2015年6月19日下午三点半,Harri Alenius教授题为“Mechanisms of Nanomaterial Induced Inflammation”的学术报告在浙大玉泉校区高分子楼附楼二楼会议室顺利进行。Alenius教授现为“Finnish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FIOH)”纳米安全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其研究兴趣主要在免疫、纳米毒性、微生物及相关领域。   本次报告,Alenius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FIOH的机构配置、研究方向以及发展历程。然后以金与金纳米粒子在颜色、化学性质、熔点等方面的巨大差别为例引出了研究纳米材料引起炎症的机理的必要性。Alenius 教授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异物进入、清除机制切入,然后进一步从氧化应激、溶酶体失稳、对不同形貌纳米材料的被动吞噬三个方面讲述了纳米材料引起炎症的机理。另外,针对ZnO纳米粒子的系列实验也证明了受损皮肤对于纳米材料的侵入抵抗性差并存在潜在的炎症反应。最后,本次学术报告在Alenius教授与师生的热烈而友好的交流讨论中走向了尾声。   本次精彩报告让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了纳米材料与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以后我们设计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文/杨辉   图/陈昕怡

  • 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将于2015年11月19日-22日在海口召开

    2015-07-24

       

  • 记课题组2015春夏学期总结暨双溪漂流二日游活动

    2015-08-24

      2015年8月6日,值此春夏学期结束之际,课题组在富有“江南第一漂”之称的杭州双溪漂流景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课题组学期总结暨漂流休闲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课题组的老师、博士后老师、研究生同学以及留学生同学,一行共20余人。   老师同学们热情高涨、神采飞扬,一路伴着欢歌笑语到达了双溪漂流景区所下榻的酒店。大家安顿下来后,在高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本学期课题组的学期总结活动。每位同学都精心准备,将自己本学期的科研成果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位老师也就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最后,高老师对于课题组老师和同学们过去一年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也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并给予大家一些希冀:无论做科研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思考。   饭毕,休闲活动拉开序幕,大家的活动丰富多彩:有的人打牌、有的人玩桌游,更有些幸运的同学在KTV里领略到老师们的才艺展示。现场的气氛也逐渐热情高涨起来,不时能听到大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兴高采烈地拿上各自的装备到达双溪漂流的上游准备开始一天愉快而又充满期待的旅程。杭州夏天天气炎热,漂流是最好的解暑方法。大家尽情享受着玩水所带来的乐趣,相互嬉笑打闹,留学生也参与其中,与大家相处地十分融洽。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在一片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的活动结束了,这次的活动使得大家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使得我们组的凝聚力得以进一步地提高。   相信在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课题组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文 李旭光/ 图 李旭光 陈昕怡    

  • 祝贺本课题组姜朋飞、邓君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15-09-11

        2015年9月10日下午,我组姜朋飞、邓君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高分子楼附楼会议室进行。答辩邀请了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翁文剑教授作为主席,中科院宁波材料与工程研究所付俊老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邵建忠教授、本系高长有教授、马列教授以及毛峥伟副教授作为答辩委员。     两位同学依次就其博士期间五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姜朋飞同学主要研究了二维基质材料和胶体微粒的理化性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行为的影响。邓君同学的论文则通过构建生物材料表面,重点探究了其对蛋白粘附和细胞胞吞、迁移等行为的影响。两位同学答辩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回答问题准确,获到答辩委员的一致好评。各位专家就他们的论文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答辩委员会老师的讨论,一致同意两位同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结束后两位同学表达了对老师和同学的由衷谢意,并分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相信两位同学的圆满毕业也是教师节送给老师们最好的礼物。每一届学生毕业的背后都是满满的回忆,有过失落有过沮丧,但在这一天这一刻是收获。最后祝贺两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创造佳绩! 文/杜旺  图/李光煜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6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1/19 跳转到 

联系我们

电话:+86-0571-87951108
Email:cygao@zju.edu.cn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86号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338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绍兴研究院 滨江研究院 博慧生物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4 浙江大学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