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高分子学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我国众多著名的高分子科学家如王葆仁院士、冯新德院士、钱人元院士、徐僖院士、杨士林教授、于同隐教授、潘祖仁教授、沈之荃院士、沈家骢院士、唐本忠院士、陈文兴院士等均毕业或执教于浙江大学。六十余年来,浙江大学高分子学科以求是创新精神为指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大批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二十余位国家级领军人才以及近十位国内高校书记、校长和副校长,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前往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组建于1992年,是我国第一个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和聚合反应工程专业的理工结合型学系。学系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与“材料与化工”硕士点与博士点。与化学系共设“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与材料学院共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浙江大学“化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学系下设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大分子三个研究所,建有“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大参与)”“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等六个科研平台,同时支撑了另外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发挥“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特色优势,坚持“四个面向”,以解决国家需求为己任,长期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大力开展学科交叉创新,对浙江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一流学科建设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打造学科交叉的先锋队。
一、招生方式
高分子系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三种方式,按照“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招收2026年博士研究生。不招收非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
二、招生专业(含学制、学习方式)
2026年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计划招生专业如下:
招生方式 | 学科(专业) | 学位类型 | 学制(年) | 学习方式 |
直接攻博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学术 | 5 | 全日制非定向 |
高分子材料 | 学术 | 5 | 全日制非定向 | |
材料与化工 | 专业 | 5 | 全日制非定向 | |
硕博连读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学术 | 5(硕、博阶段合计) | 全日制非定向 |
高分子材料 | 学术 | 5(硕、博阶段合计) | 全日制非定向 | |
材料与化工 | 专业 | 5(硕、博阶段合计) | 全日制非定向 | |
普通招考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学术 | 4 | 全日制非定向 |
高分子材料 | 学术 | 4 | 全日制非定向 | |
材料与化工 | 专业 | 4 | 全日制非定向 | |
材料与化工 | 专业 | 4 | 非全日制定向 |
三、申请条件
考生除须符合国家和《浙江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要求外,还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外语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总分460分及以上。
2. 英语专业八级成绩合格。
3. WSK(PETS 5)达到合格标准。
4. 雅思(学术类)5.5及以上。
5. 新托福80及以上。
6. 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获得前置学历学位。
7. 硕博连读考生已获得本校研究生英语课程学分。
8.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以下简称对口支援高校计划)“援疆博士师资计划”等国家专项计划在职定向考生:新大学英语六级426及以上或旧大学英语六级合格及以上,或其他英语成绩水平同上2-7所述。
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普博生):1-3类型的英语成绩在2021年9月及以后获得方为有效;4-5类型的英语成绩(不认可家庭版和拼分成绩)在2024年9月及以后获得方为有效。
申请春季入学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博连读生):1-3类型的英语成绩在2021年3月及以后获得方为有效;4-5类型的英语成绩(不认可家庭版和拼分成绩)在2024年3月及以后获得方为有效。
浙江大学认可的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巴哈马、巴巴多斯、贝利兹、博茨瓦纳、加拿大、斐济、直布罗陀、加纳、圭亚那、爱尔兰、牙买加、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新西兰、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所罗门群岛、南非、冈比亚、汤加、英国、美国、赞比亚、津巴布韦。
(二)学术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直接攻博:应为已取得2026年推免生资格的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工、物理、生物、药学及相关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硕博连读:完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平均成绩在本系同级研究生中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学术成果;攻博专业及课题与硕士阶段的专业及课题密切相关;经本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的考核推荐。
3.普通招考
(1)全日制: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并提供相应的科研成果证明材料。要求至少以独立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考生第二顺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或者以第一发明人(或导师第一、考生第二顺序)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共同一作非第一顺序者,如学术成果特别优秀,经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可予以破格。
(2)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者,具体要求详见《浙江大学2026年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生在报考前应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将不予录取。在报名、材料审核和综合考核过程有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材料,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在任何阶段发现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或取消综合考核资格,或取消录取资格,直至取消在校学籍。
四、报名和材料递交
各博士生攻读类别考生均须完成专用网站系统线上申请及学系线下纸质材料递交。
(一)直接攻博
获得2026年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本校或外校考生按照教育部及我系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招网“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写报考志愿,并完成系统相应各环节程序。报名阶段只需填报学系、专业、方向,无需选择导师。
(二)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考生须登录“浙江大学博士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并向学系递交线下申请。
1.线上申请时间:2025年10月20日-11月20日
2.线下材料递交时间:2025年11月,详见学系通知
3.线下材料递交清单:
(1) 硕博连读申请表;
(2) 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3) 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或相当专业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
(4) 科研成果证明件;
4.综合考核名单公布时间:2025年11月,详见学系通知
5.综合考核时间:2025年11月-12月,详见学系通知
“骨干计划”的硕博连读考生仅能申请秋季入学,但须在2025年10月20日-2025年11月20日期间报名,与普通招考的少“骨干计划”考生统一考核,择优录取。
(三)普通招考
普博考生须完成“浙江大学博士生报名系统”的网上报名及缴费,以及向学系寄送申请材料。
1. 全日制:
(1)线上申请时间:2025年10月20日9:00-11月20日20:00,详见学校通知。所有全日制非定向普博考生,以及教育部“骨干计划”“对口支援高校计划”“援疆博士师资计划”等考生都须在该时间段报名,逾期将不予受理。线上报名只需填报学系、专业,不选择报考导师;我系各专业均不区分方向。
(2)线下材料寄送时间:2025年10月20日至2025年12月5日(寄出时间截止2025年12月5日,逾期不予受理,快递仅接收顺丰),详见学系通知。
线下递交材料清单:
①申请材料清单(2026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申请材料清单,须对照材料递交情况自行勾选相应栏目并签名);
②申请表(2026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申请表,须本人手写签名);
③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教务章);
④英语成绩证明复印件(成绩应在有效期内,并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⑤应届生:研究生证复印件(含注册页)、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下载);
历届生: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复印件,前置学位证书在线验证报告或学位认证报告(下载网址:https://www.chsi.com.cn/xwcx/index.jsp)和前置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下载网址:https://www.chsi.com.cn/xlcx/index.jsp),学历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获得的,报名时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⑥至少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副教授(或相当专业职称的专家)及以上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专家推荐书,须密封,并由专家在信封封口处签名);
⑦公开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或者所获专利等研究成果证明材料(均须加盖作者所在单位公章):
l 学术论文:已发表论文首页的复印件,或者已录用论文首页及其录用函;
l 发明专利: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或者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复印件。
⑧定向就业考生须递交定向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⑨在读博士生报考须递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于2026年5月31日前递交离校(或退学)证明,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有两个及以上学籍,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 非全日制:
(1)线上报名时间:2026年3月中下旬,具体报名时间和流程参见《浙江大学2026年普通招考博士生招生第二次报名通知》。
(2)非全日制工程博士考生的材料递交时间、方式和要求详见《浙江大学2026年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招生简章》。
五、材料审核和综合考核
学系组织工作人员按照申请条件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未通过者不能进入材料审核环节。
学系分别设置博士生招生委员会,材料审核专家组和综合考核专家组,负责相关材料评审与综合考核事宜。具体要求详见《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选拔机制实施细则》。普博考生材料审核结果于2026年1月中旬前公布,综合考核于2026年4月-5月进行,具体时间见学系通知。
六、学费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规定和浙江省物价部门的核准,我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博士生学费标准为1万元/生·学年。
七、其他
高分子系研究生招生工作咨询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王老师 0571-87953142 ynwang@zju.edu.cn
线下材料寄送地址(快递仅接收顺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233
王老师(收)0571-87953142
附件:
2026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申请材料清单.doc
2026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申请表.docx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202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