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聚智汇力,共话前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赴香港学术交流之行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陈健儿 浏览次数:10

为贯彻落实浙江大学2024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于2025512日至516日组织师生代表团赴香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高分子系彭博宇研究员、刘程翔和刘清萍的带领下,13名本科生组成访学团,先后前往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大学三所国际知名高校,进行为期5天的学术交流。

第一站香港理工大学——探索能源转换与材料智造新方向

513访学团抵达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教授亲自接待了访学团成员,作为浙江大学校友,滕校长对母校师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向访学团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校园环境,他特别提到,港理大在纺织及服装、酒店及旅游管理、设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享有国际声誉,这些优势学科与浙江大学的学科布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界面水电转换技术:让水滴也能发电

上午,徐王淮老师介绍了团队研发的“界面水电转换”技术,突破了传统固液接触发电方式表面电荷密度低的问题,他们受晶体管结构启发,提出利用动态液滴作为“门”控制电荷转移,通过液滴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高效产生电能。相比传统方法,这一技术大大提升了发电效率,未来有望与太阳能板结合,开发出更高效的清洁能源系统未来能源转换提供了新方向。

 

AI+机器人赋能材料智能制造

接着,赵海涛老师与访学团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材料配方研发中的应用他们团队结合AI大模型、高通量实验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材料的理性设计—可控合成—逆向优化全流程自动化。机械臂辅助的高通量实验可快速筛选材料配方,而AI算法则从海量数据中挖掘规律,加速新材料的开发周期。  

 

实验室参观:见证科研落地

中午,宋雨欣博士后带领访学团走进了电子工程系实验室向大家展示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及用途访学团近距离观察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先进科研设备的运作及实验流程,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研究的理解。  

 

多孔材料:从银河系到纳米胶束的灵感

下午,彭亮老师以“一孔之见,大千世界”为题,为访学团分享了多孔材料的研究心得。他巧妙地将银河系与胶束体系类比,介绍如何跳出传统聚合条件通过调控搅拌速度调整胶束尺寸,从而制备结构有序的介孔材料。同时,彭亮老师鼓励大学生“多听多看多问”,以开放心态探索科研方向。  

 

微流控技术突破:高通量液滴生成新策略

接着,杨超宇老师介绍他们团队解决了传统微流控技术低通量问题,提出“流动聚焦”方法,利用惯性力替代表面张力主导液滴断裂,实现高通量单分散液滴生成。此外,通过主动扰动控制液滴尺寸,该技术有望推动微流控在工业生产的应用。  

 

 

 

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国际一流科研平台,探索产学研融合魅力

514日,访学团走进香港城市大学深入体验这所小而精的国际化高校独特的科研魅力与校园文化。  

城大印象:高密度校园的卓越之道

上午,访学团首先来到化学系。化学系研究生会主席团热情接待了访学团成员,在学长学姐的介绍下,访学团首先领略了这所寸土寸金却跻身全球百强的名校风采。据介绍,城大化学系工业应用导向为特色,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有限空间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学长学姐们还热情分享了申请城大博士硕士等学位的实用建议,为有意赴港深造的学子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讯。随后,访学团参观化学系实验室,研究人员展示了各类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并详细讲解了设备原理及操作方法。

材料科学之旅:尖端设备见证科研实力

下午,访学团来到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王锋老师首先为访学团介绍了材料系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随后,熊德富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其团队正在研发的全香港新一代电子显微镜技术,访学团参观了极具特色的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镜中心近距离观察了国际一流的材料制备与表征设备然后,访学团进入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专业实验室,学习专业领域先进的实验设备,体会到学者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感受到材料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让高分子系本科生们深入了解到国际顶尖高校在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应用。

 

 

站:香港大学——探索前沿科技,感受百年学府创新魅力

515,访学团来到具有百年历史的香港大学,深入探访了这所亚洲顶尖学府在分子工程、光子学、电子能源、生物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展现了香港大学在跨学科创新方面的领先实力。  

绿色能源技术展现新突破

周慈勇老师代表港大机械工程系对访学团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香港大学的建校历史随后与访学团探讨了分子工程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最新应用他重点介绍的可印刷柔性光伏技术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种可像报纸一样印刷的太阳能电池技术或将改变传统光伏产业的面貌。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新型热阻隔材料的研发进展,大幅提升太阳能利用效率提供了更多可能。

 

纳米光子学打开新视野

方绚莱老师围绕“可持续光子制程”展开,介绍了纳米光子学在高速光学连接、绿色科技及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他特别提到跨尺度多物理场驱动的制造技术,介绍了针对干旱地区开发的取水设备中的吸水凝胶和折叠结构设计,以及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多功能集成光学膜,为未来光学信息技术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环境能源利用取得新进展

申东明老师则聚焦于潮湿环境中的能量获取与存储技术,探讨了液体摩擦生电、渗透发电及电容式发电等创新方法。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球状金属板的转动生电装置,以及利用高湿表面与干燥芯层的水扩散效应实现离子传输的技术,并介绍了单离子电池的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迈出新步伐

张贺博士向访学团展示了生物相容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将芳纶纤维与导电聚合物结合,研制出的新型水凝胶材料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在柔性机器人和医疗植入设备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能装备研发实现新突破

鲁鹏老师向访学团分享了无人机及柔性机械臂的研究进展,其团队开发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让机器人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复杂环境,这项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应急救援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顶尖创客空间,让创新想法落地成真

随后,访学团参观了香港大学著名“谭荣芬创科翼”以及中央制造实验室它汇聚了AI、机器人设计3D打印及赛车队多样化的平台,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实践与协作的空间,充分展现了香港大学在跨学科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此次香港高校学术交流之行,不仅为浙大高分子系师生搭建了与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对话的桥梁,更在跨学科碰撞中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深化了香港高校的联系。通过实地探访三所顶尖学府的实验室、与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学生们走出校园,拓宽视野深刻感受到香港高校在材料科学前沿领域的开拓精神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智慧这段充实的访学经历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点燃了他们的求知热情同学们带着对深度学习的新认识、对科研创新的新思考踏上归程相信这份收获将转化为持续奋进的动力,助力他们继续学习,成长为具有坚实基础、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