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一直是全民关心的社会热点之一。《失去灵魂的卓越》的作者哈瑞·刘易斯向我们讲述了大洋彼岸的哈佛如何忘记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了探讨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分子系团委于6月6日晚在悦空间开展以“思考‘有灵魂的卓越’”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楼仁功书记、孙景志老师以及高分子系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以及团委骨干等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楼仁功书记向我们阐述推荐此书的理由。他指出,过去三十年是大学发展的黄金期,教育质量和学生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当今社会对大学教育仍存在诸多不满,包括来自用人单位、老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不满。这一矛盾如何产生? 《失去灵魂的卓越》书中从哈佛的角度提出,更多问题在于大学不但要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更需要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浙江大学也应该借鉴世界名校的教训。为此,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同学应该借此机会了解西方的教育管理思想,发现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追求“有灵魂的卓越”。
随后,参加活动的人员分成九个小组,围绕“思考有灵魂的卓越”,按章节分别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读后感悟以及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结合身边生活、科研经历以及时事新闻,旁征博引,热烈地讨论了包括高校中的通识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沟通合作、评价体系和对金钱的态度等众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感悟和提问,充分表现出对人生的剖析和对社会的思考,其中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楼书记和孙老师对每一组的发言均作出了精彩的点评。
活动最后,孙老师表达出对读书沙龙的期望,认为这样的形式可以促进教师思考在教学科研中的问题,同时指出从各方面追求有灵魂的卓越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大家慢慢培养。楼书记则总结阅读本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客观全面地认识大学,认识的过程中追求卓越;另一方面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大学生责任感,承担宣传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承担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责任。“追求有灵魂的卓越”不能完全寄托于书本和课程,实践大于感悟,感悟大于灌输,大学生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践行。
文、图/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