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 成员信息
    • 教师
    •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 本科生
    • 以前组员
  • 研究方向
    •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
    •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
    •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
  • 研究成果
    • 论文
    • 著作
    • 专利
    • 奖励
  • 仪器设备
    • 仪器设备
    • 迷你图书馆
  • 招生招聘
  •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 成员信息
    • 教师
    •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 本科生
    • 以前组员
  • 研究方向
    •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
    •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
    •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
  • 研究成果
    • 论文
    • 著作
    • 专利
    • 奖励
  • 仪器设备
    • 仪器设备
    • 迷你图书馆
  • 招生招聘

新闻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以前

首页  新闻动态  以前
  • 2018“之江科学论坛——生物材料表界面的构筑及应用”成功举办

    2018-07-11

        2018年7月6-7日,2018年“之江科学论坛——生物材料表界面的构筑及应用”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举行。     此次之江科学论坛由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承办,由高分子系沈家骢院士和高长有教授共同发起。众所周知,生物材料通过表界面与生命体发生作用,其涉及的核心科学问题是材料表界面对蛋白质吸附行为的调控,进而对体内外细胞选择性粘附、迁移、增殖、分化等行为和组织响应进行调控,并决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功能表现,因此本次论坛的主题定为“生物材料表界面的构筑及应用”,并邀请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中科院理化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雷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黄楠教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峰教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复旦大学丁建东教授、天津大学刘文广教授、浙江大学高长有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顾忠伟教授、南开大学史林启教授、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北京大学奚廷斐教授以及四川大学赵长生教授共16位活跃在生物材料学和医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与此次会议并作大会报告,旨在研讨生物材料的表界面高效构建方法及界面行为与机理、材料生物功能和特定组织再生的机制,以及基于表界面改性的植介入医疗器械等,期望通过本次会议的研讨,能够有效推动生物材料表界面改性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生物材料和相关医疗器械的研发及产业化。       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高分子主任高长有教授主持,由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宣晓冬研究员分别致辞,概括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学校概况、科研水平和浙大在本次论坛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强调了生物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本次大会的圆满举办致以诚挚的祝愿。 副校长罗卫东致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宣晓冬研究员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各位邀请报告人围绕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和功能化、表面微纳米结构化构建、生物材料表面结构对细胞的影响、纳米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以及组织完美再生等主题为在座师生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向大家介绍自己在生物材料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对生物材料领域的未来展望,同时在座师生和参会代表也与报告人进行了充分的问答交流。参会者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满载而归。 各位特邀报告人作大会报告 场下听众和报告人进行问答交流     本次之江科学论坛作为高分子系的特色活动,在往年会议的基础上邀请了更多专家前来汇报,涉及面更广,交流更充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为生物材料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我系乃至我校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再生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图:郑鸿浩 文:曹望北  

  • 祝贺吴赛同学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18-09-15

      2018年9月12日下午,课题组吴赛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高分子楼党员之家顺利进行。答辩邀请了浙江理工大学孔祥东教授作为主席,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程逵教授、高分子系胡巧玲教授、马列教授、高长有教授作为答辩委员。 答辩会分为导师介绍答辩人情况、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和列席人员提问、答辩人回答及委员会投票表决等环节。 吴赛同学作了题为《生物材料表界面的微纳结构及其对细胞粘附与迁移行为的影响》的论文报告,对其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该论文为了阐明材料表面性质、蛋白质吸附和细胞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微纳结构表面并有效地调控了细胞迁移行为,主要研究了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蛋白吸附对成骨细胞粘附和分化的影响、不同管径纳米管阵列表面蛋白吸附对于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影响、温度开关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制备及其调控药物释放和细胞行为的研究、RGD多肽的深度梯度对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调控。 答辩委员会分别就主要观点、研究过程、结论及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提问,并就课题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答辩人认真听取、记录并回答了专家们的提问。 答辩委员会对吴赛同学博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过程进行了综合评议,认为该论文文献调研充分、研究方法得当,数据翔实、工作量大,分析合理、结论可信。研究工作涉及材料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答辩过程表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经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吴赛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祝贺吴赛同学完成其博士研究工作,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望她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再创佳绩!

  • 吉华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钱涛博士来课题组作报告

    2018-11-14

    11月12日,受高长有教授的邀请,吉华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钱涛博士来课题组作报告。钱涛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科技部专家库成员。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5年博士后出站。从事耐高温特种不沾涂料的研发、生产等工作。主持并完成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19项,已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在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高分子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钱涛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将生活体验与科研应用结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涉及到不沾锅的喷涂工艺及涂料研发,包括外涂高温漆涂层与内涂不沾涂层氟树脂、粘接层、防开裂助剂等。听完报告,老师同学就不沾涂层方面的知识与疑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钱涛博士进行讲解答疑,开拓了视野。 科研不仅应考虑创新性,更应考虑其重要性与实际应用价值,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不仅能创造社会价值与财富,也能给生活带来便利,甚至给社会带来进步。钱博士的报告让我们收获很多,开拓了视野。   图:王昭懿 文:王昭懿

  • 祝贺郑鸿浩同学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18-12-17

    2018年12月13日上午,课题组郑鸿浩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高分子楼附二楼会议室顺利进行。答辩邀请了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翁文剑教授作为主席,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柏浩研究员、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邱利焱教授、马列教授、高长有教授作为答辩委员。 郑鸿浩同学作了题为《可降解聚合物微球的表面拓朴结构调控及其对细胞粘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的论文报告,从模板诱导高分子溶液结晶制备PCL微粒并调控其结构研究,PCL不对称微球的生物学功能探索研究和界面不稳定诱导的PLGA微球的表面多级结构形成及应用探索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其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该论文调研充分,研究方法得当,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结论可信,研究工作涉及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答辩过程表述清晰,回答问题准确,获得答辩委员的一致好评。各位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和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答辩委员会各位老师的讨论,一致同意郑鸿浩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祝贺郑鸿浩同学完成其博士研究工作,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再创佳绩! 文:周同 图:吴赛/段翼远

  • 葡萄牙米尼奥大学Rui L. Reis 教授和Pirraco博士来访

    2019-01-27

        2019年1月22日,受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和毛峥伟教授的邀请,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副校长RuiL. Reis 教授,以及3B研究中心Rogerio Pirraco 博士做客浙江大学高分子系。 Rui L. Reis教授2016年被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经担任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TERMIS)主席,同时担任欧洲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TERM)的首席执行官(CEO)。他还获得了许多知名奖项,包括美国生物材料学会杰出贡献奖(Clemson Award)和欧盟研究委员会杰出贡献奖。Reis教授发表了950多篇科学论文,引用次数超过30000次,H指数为83。 Pirraco博士目前担任葡萄牙米尼奥大学3B研究小组的助理研究员,并于2016年获得葡萄牙科技部的职业生涯资助;2018年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的启动基金。目前,研究兴趣是细胞片工程及干细胞用于组织再生。Pirraco博士发表了50篇论文。     下午三点,RuiL. Reis 教授以“New Approaches Using Natural Origin 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Regenerative and Precision Medicine”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整个报告系统地介绍天然可降解高分子在生物医药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课题组的组织再生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随后,RuiL. Reis 教授与在座师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获益良多。 Pirraco博士做了题为“Scaffolds free tissue engineering”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细胞片及缺氧条件下培养用于血管化和皮肤等组织修复,为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祝贺毛峥伟副教授、王玮副教授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9-04-21

         8月17日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正式揭晓。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公告,今年决定资助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其中我组毛峥伟副教授和组友王玮副教授成功入选。 (消息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塔”公众号)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人才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项目类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此次我组两位组友成功当选国家优青,不仅对两位老师和所在单位是一种荣誉,也是我组在人才培养上的成就,体现了我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开始独当一面,而且对在读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希望各位在读学生和组友在未来工作中继续努力,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以下为两位老师个人简介:     毛峥伟,副教授,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1980年6月生于浙江杭州,1998年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竺可桢学院)学习,2002年获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同年保送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研究生,指导老师为沈家骢院士和高长有教授,2007年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07.8-2009.12在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12月起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工作,2010年4月起任副教授。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中葡国际合作项目1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欧盟FP7和H2020项目3项。在Nat Comm, Angew Chem, JACS, 等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他人引用3500余次,H因子为34。目前担任期刊Materialia编辑。       王玮,副教授,2003年在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从2006年9月起进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高长有教授,并于2010年7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从2010年10月起在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担任讲师,2014年6月起任副教授。主要承担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Prog Polym Sci 、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他人引用次数1200余次,H因子为15。  

  • 祝贺我组高长有教授、毛峥伟教授再获殊荣

    2019-04-21

    2019 年4月18-20日,首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学术大会暨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在本次大会中,我组高长有教授荣获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一同获奖的还有南京大学的蒋锡群教授和南开大学的史林启教授。同时我组毛峥伟教授被学会授予“青年学者优秀奖”。   (右五为毛峥伟教授)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是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下设的二级分会,旨在团结全国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相关创新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的科研及技术人员。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科技工作者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建立更广泛的交流,共同研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将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大会。此次我组高长有教授和毛峥伟教授荣获学会颁发的重要奖项,体现了我组对国内生物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要贡献,也激励课题组老师同学们再创佳绩。   文:曹望北

  • 关于召开“组织再生关键科技”博士夏令营的通知

    2019-05-14

    报名表下载:“组织再生关键科技”博士夏令营申请表

  • 我课题组荣获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9-05-16

      2019年5月14日上午,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我课题组经过近20年的系统研究完成的“高分子组织再生材料的表界面设计及功能构筑”项目获2018年度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高长有教授出席大会接受颁奖并接受媒体采访。 (颁奖现场:前排右四为高长有教授) (证书照片) (高长有教授颁奖后接受电视台采访,谈及获奖感受)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水平,重在久久为功。“高分子再生材料的表界面设计及功能构筑”是我组长期坚持的研究方向。围绕调控细胞在梯度材料上的迁移行为、传递活性物质的微纳米粒子结构调控及细胞相互作用、复合活性因子的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工作,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提出了通过高分子梯度材料调控细胞迁移,从而促进组织再生的研究思想;   2.微纳米粒子在组织再生过程中常用于活性物质传递,其微结构和性能影响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行为;   3.针对组织再生材料的活性功能化问题,提出了生物活性水凝胶填充复合支架的新概念,建立了基因活性组织再生材料的功能化新策略,解决了生物活性信号的可控和高效传递难题,实现了软骨/软骨下骨的一体化同步再生和皮肤的快速无瘢痕修复。   该项目共发表SCI论文208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全部论文被SCI他引4000余次,有多篇论文被本领域的权威期刊如Chem Rev (IF 47.9)、Chem Soc Rev (IF 38.6)、Prog Polym Sci (IF 25.8)等正面评述。     相关新闻链接:     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举行 http://www.zjkjt.gov.cn/news/node01/detail0103/2019/0103_86336.htm   高长有教授获奖后接受电视台采访 https://newsapp.cztv.com/video/index.jsp?c=5876566   图:仝维鋆副教授 文:曹望北

  • 祝贺段翼远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后出站答辩

    2019-06-04

    2019年5月30日上午,课题组博士后段翼远博士的博士后出站答辩在高分子楼附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答辩报告邀请了高分子系凌君教授作为答辩主席,本系高长有教授、马列教授、毛峥伟教授以及吴子良研究员作为答辩委员。 段翼远博士对其在课题组两年多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内容主要包括两个体系,首先是研究固定了CD133抗体和VEGF的透明质酸和肝素共混表面,来促进材料表面原位快速内皮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块工作是在一种拥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氨酯材料(PPFU)表面接枝手性聚赖氨酸(PLL/PDL),用于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段博士的报告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引起了在座答辩委员和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各位评委就手性聚赖氨酸的自身特性以及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内在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就聚氨基酸的手性特性与细胞行为的特异性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经过答辩委员会老师的讨论,一致同意段翼远博士通过博士后出站答辩。答辩结束后,段博士表达了对答辩委员老师的感谢,同时也对课题组众多师弟师妹表达了谢意。 两年多的博士后生涯,段博士的工作系统且丰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后续师弟师妹们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借鉴与启发,是课题组非常宝贵的资源。最后,祝贺段翼远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后出站答辩,祝愿前程似锦! 图、文:杨志坚

  • 浙江省人民医院王莹博士来访

    2019-06-04

    5月30日,受高长有教授的邀请,浙江省人民医院王莹博士访问课题组并作报告。王莹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乔治亚医学院访问学者,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Glia、Cell Research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近20篇SCI论文,被正面他引4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近10项课题。入选浙江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等人才计划。 王莹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临床应用,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涉及细胞迁移和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王莹博士出色的讲解使晦涩难懂的生物和医学方面专业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同学们了解和吸收。听完报告,老师和同学就报告中涉及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王莹博士对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有助于同学们日后对于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告最后,高长有教授作了简要总结,科研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文章,而更应该应用于临床与实际,为社会带来价值、为人民谋求幸福,这样科研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王莹博士的报告让同学们都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图、文:李佳伟

  • 欢迎参加组友洪奕副教授报告

    2019-06-25

  • 洪奕副教授来组访问并做报告

    2019-06-25

      6月25日,应高长有教授邀请,来自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生物工程系的组友洪奕副教授来组访问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洪奕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2年间在匹兹堡大学的McGowan再生医学研究所从事后研究工作,随后成为研究副教授。2012年加入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具有功能性和生物活性的生物可降解软材料并运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药物传递及生物影像的应用。目前,洪奕教授发表了生物材料领域的70多篇文章、11篇专利及100多篇会议摘要。2014年获AHA Beginning Grant-in-Acid award,2016年获NSF CAREER award,2018年获College of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arly Career Award(UTA)和Junior Investigator Award from BMES ABioM-SIG。2017年被选为美国心脏协会会员。   本次报告中,洪奕副教授主要介绍了脱细胞基质在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中的运用。脱细胞基质保留了组织的三维结构和活性成分,生物相容性较好。用同种异体来源的细胞外基质,采用脱细胞技术形成的生物衍生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研究及临床应用。以猪的细胞外基质为例,通过酶消化脱细胞后,可以交联形成可注射水凝胶,用于细胞包埋和微创外科治疗。报告最后,洪奕副教授总结道,脱细胞基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希望未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报告结束后,组内师生进行了互动与交流,均表示受益匪浅。 图:葛群姿 文:葛群姿

  • 2019“组织再生关键科技”博士生夏令营成功举办

    2019-07-31

    2019年7月21日-7月24日,来自海内外各地的33名博士研究生齐聚杭州,参加了“组织再生关键科技”博士生夏令营。夏令营由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承办,活动受到了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再生医学发展基金资助。 7月22日上午夏令营正式开幕。首先由基金会秘书黄琴琴博士介绍了李达三·叶耀珍基金的起源,信念以及基金程序等内容。然后本次夏令营邀请了南通大学顾晓松院士、日本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NIMS)研究所陈国平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郎美东教授分别就组织工程创新与转化、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Porous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和医用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做了精彩的报告。 7月22日下午,营员们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相互之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学员展示后进行分组课题设计,主要考虑了各位学员的学校和专业,希望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的学员能够碰撞出火花,促进交流。 7月23日上午,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军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李达三•叶耀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周以侹教授分别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在药学、高分子组织再生材料表界面设计、细胞膜片技术和肌肉分化再生的分子机制等组织修复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并谈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表明了欢迎广大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作为博士后加盟李达三·叶耀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殷切期望。 7月23日下午,营员们参观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的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及相关课题组,包括欧阳宏伟教授课题组、陈晓副教授课题组、钱鹏旭研究员课题组、徐素宏研究员课题组、周以侹教授课题组、鲁林荣教授课题组以及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实验室。 7月24日上午,本次夏令营邀请了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鲁林荣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杜永忠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钱鹏旭研究员、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陈晓副教授分别就T细胞发育分化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基于多聚唾液酸纳米递药系统的脊髓损伤治疗与神经再生研究、纳米材料在造血干细胞稳态和白血病的应用、肌腱组织工程与再生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 7月24日下午,营员们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之后,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最后设计出多学科交叉的课题并进行分组陈述。邀请了李达三·叶耀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高建青教授,高长有教授,鲁林荣教授,周以侹教授,钱鹏旭研究员,陈晓副教授作为本次课题设计的评委团。晚上进行本期夏令营的闭幕式并宣布本次小组课题设计的优秀项目。最后,夏令营圆满结束。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6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8/19 跳转到 

联系我们

电话:+86-0571-87951108
Email:cygao@zju.edu.cn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86号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6幢338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绍兴研究院 滨江研究院 博慧生物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4 浙江大学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