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新闻动态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以前
成员信息
教师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本科生
以前组员
研究方向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迁移与分化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论文
著作
专利
奖励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迷你图书馆
招生招聘
首页
新闻动态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以前
成员信息
教师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本科生
以前组员
研究方向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迁移与分化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论文
著作
专利
奖励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迷你图书馆
招生招聘
课题组介绍
了解更多
高长有
教授
课题组组长
主要从事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心肌、神经、血管、软骨/骨、皮肤)、胶体和纳米生物材料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近年侧重在组织微环境响应性和自适应性组织修复再生材料、炎症调控材料、梯度生物材料研究,建立了超支化聚赖氨酸的简便高效合成技术,研发了主链含有酮缩硫醇、MMP响应性多肽的新型弹性体和水凝胶材料,制备了有效调控糖尿病创面、感染性创面、心梗、骨关节炎、肺炎等微环境的自适性材料和治疗体系,实现上了上述组织的有效修复与再生。
高长有
教授
课题组组长
主要从事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心肌、神经、血管、软骨/骨、皮肤)、胶体和纳米生物材料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近年侧重在组织微环境响应性和自适应性组织修复再生材料、炎症调控材料、梯度生物材料研究,建立了超支化聚赖氨酸的简便高效合成技术,研发了主链含有酮缩硫醇、MMP响应性多肽的新型弹性体和水凝胶材料,制备了有效调控糖尿病创面、感染性创面、心梗、骨关节炎、肺炎等微环境的自适性材料和治疗体系,实现上了上述组织的有效修复与再生。
朱旸
长聘副教授
围绕心脏补片的前沿科学问题及临床应用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心脏补片治疗心梗的力学效应及生物效应,研发高性能弹性体材料为基础的心脏补片及微创植入技术,力争打通“理论-材料-器械-手术”的关键环节,有力推动心脏补片的临床转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血管医疗器械。
刘文星
特聘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兴趣为刺激响应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增材制造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Synth. Cata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文章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共同主持一项美国Research Seed Grant。
董晓飞
专职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表/界面工程、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的表面改性,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发研究,参与了多项由淡水河谷、巴斯夫、爱尔康等公司牵头的校-企合作项目;发表SCI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已授权;获英国皇家化学会“Book Prize”。
研究方向
自适应性生物材料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
梯度生物材料调控细胞迁移与分化
纳米和胶体微粒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近期成果
了解更多
2025-03-18
本课题组在水凝胶敷料加速伤口愈合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叶娟教授在科爱出版社的Bioactive Materials期刊上联合发表研究论文:一种兼具强韧性、抗菌和抗氧化能力的水凝胶敷料(PAHT),通过抵抗感染和减轻氧化应激促进伤口愈合并降低瘢痕(HSs)形成。增生性瘢痕(HSs)通常出现在深部皮肤损伤后,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HSs的产生和发展与伤口愈合过程密切相关,当炎症阶段持续或伤口愈合延迟时,就会导致HSs等病理性瘢痕的出现。本质上讲,HSs是网状真皮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炎症反应延长、血管生成过度以及肌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的过度积累。细菌感染和氧化应激是导致炎症的两个典型因素。目前针对HSs的敷料研究往往忽视了细菌感染的潜在影响。考虑到细菌感染的多发性和广泛性,有必要明确感染情况下HSs的预防和治疗。在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强韧水凝胶敷料,以促进感染伤口的愈合并控制瘢痕的形成。水凝胶基质由聚乙烯醇(PVA)和琼脂糖的双网络结构构成,为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提供强力支撑,并负载超支化聚赖氨酸(HBPL)和单宁酸(TA)赋予水凝胶具备抗菌和抗氧化能力(图1)。 图1 抗菌和抗氧化水凝胶敷料加速感染伤口愈合、减少增生性瘢痕的形成。通过PVA和琼脂糖构建双网络结构,加入HBPL和TA制备了PAHT水凝胶,具有抗菌、抗氧化功能,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并抑制后续HSs生成。水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易重复,相关原料安全、价格低廉、应用广泛。通过力学实验验证了其优异的强度、韧性和抗疲劳性能,证明了双网络结构的有效性。该水凝胶能够快速去除ROS,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有效的杀灭能力。在大鼠伤口模型中,PAHT水凝胶显示出促进伤口愈合、杀死体内细菌、减少炎症和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在兔耳瘢痕模型中,PAHT水凝胶对抑制HSs形成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PAHT水凝胶能够减少瘢痕厚度,减少胶原沉积,调节胶原纤维类型并下调α-SMA的产生。RNA测序表明,PAHT水凝胶的良好效果主要源于其有效抵抗MRSA从而缓解炎症反应的能力。综上所述,PAHT水凝胶具有广阔的转化前景,将在感染创面的抗瘢痕形成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查看更多
2021-05-01
本课题组在自适应生物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图书简介本书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之一。生物材料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其在再生医学、药物传递、抗菌、诊断、治疗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中,生物材料的表界面与生命体直接接触,从而影响蛋白质黏附、细胞响应和生物学功能。本书依托作者项目组“十三五”期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及表面改性研究”(2016YFC1100400)来撰写。全书共分为11章。绪论重点阐述生物材料的表界面及自适应性生物材料的定义。后续章节分别介绍生物材料的表界面改性技术、蛋白质吸附行为及高通量研究技术。本书重点阐述自适应性生物材料,包括自适应性纤溶功能材料和自适应性抗凝血材料,自适应性抗组织增生涂层和自适应性组织再生材料,以及自适应性抗菌材料。对抗菌材料及其与材料矿化的结合也进行了介绍。图书目录总绪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及构建技术第三章生物材料表面蛋白吸附行为第四章生物材料表界面高通量研究技术第五章自适应性纤溶功能材料第六章自适应性抗凝血材料第七章应用于血管支架表面的自适应性抗增生涂层第八章自适应性组织再生材料第九章自适应性抗菌材料第十章模拟宿主防御肽的抗菌尼龙3聚合物第十一章硬组织再矿化和抗菌材料
查看更多
2024-06-28
本课题组在超支化聚赖氨酸方面取得进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超支化聚赖氨酸(HBPL)的纳米粒子核酸载体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材料领域。该核酸载体能与核酸物质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子,在制备方法和应用手段上均方便易得、可重复性高。本发明提供的含有超支化聚赖氨酸的纳米粒子核酸载体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能够成功负载核酸物质进入细胞,获得较高的转染率,而且与现有最佳的基因转染载体聚乙酰亚胺(PEI)相比,本申请中的核酸载体可表现出更高的转染率、更低的细胞毒性,在基因治疗、核酸疫苗等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查看更多